【拳法详解】
1.左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右脚心,右脚不动,左脚跟点地,双手收回身前,掌心相对。
图 5-199 图 5-200
2.重心仍在左脚,右脚尖向左旋90度,双手不动。
图 5-201 图 5-202
3.右脚踩下去将重心平移至左脚心。
图 5-203 图 5-204
※ 右掤:
1.左脚不动,右脚向前荡出一步。
图 5-205 图 5-206
2.左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右脚心,同时将右手顺势向上荡起,不超过肩膀高度,左手也跟随右手一同荡起。
图 5-207 图 5-208
6.右脚底往下踩,带动腰胯将左脚尖向右旋与右脚成45度,身体右旋的同时,带动右手垂肘,中指尖对鼻尖,掌心朝内,左手掌心追右掌心,两两遥遥相对。
图 5-209 图 5-210
※ 捋:
1.右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左脚心,当重心移动之初,两掌在高度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右掌心开始慢慢下旋,左掌心也开始慢慢上旋。当重心完全移到左脚底的同时,两掌心也刚好旋转到位,右掌在上右掌心朝下,左掌在下左掌心朝上,两掌心相对如合抱太极。
图 5-211 图 5-212
2.左脚底踩下去,以涌泉带动腰胯向左旋转。旋到不能再旋时,两肩两手臂放松,自然往下落于身体左后侧腰部的高度,注意右侧腋下不要夹紧。
图 5-213 图 5-214
※ 挤:
1.左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右脚心,同时两臂松肩,再度微微垂肘。
图 5-215 图 5-216
2.右脚心再度略微下踩,并再以涌泉顺势继续带动腰胯向右旋转正,右掌鱼际穴朝内,左掌劳宫穴朝外,两掌两穴相合对贴。左手背与胸口约4-5个拳头宽的距离,将右脚底的接地之力慢慢向上传递。同时上半身松肩、垂肘、涵胸、拔背,再运用夹脊之力略微前推,带动两臂、两肘与相贴的两掌往前推送。
图 5-217 图 5-218
※ 按:
1.右脚踩下将重心移回到左脚心,同时双手向两旁卷开,两掌外缘与肩同宽。切记双手只能打开,但不能有些微往后收回的动作。
图 5-219 图 5-220
2.左脚重心踩下去,由脚而腿而腰向前平移推送至前脚心,同时松肩、垂肘、手背微弓、指尖微微向下弯,成美人手,夹脊吐炁,带动两手前伸按出。
图 5-221 图 5-222
【师父叮咛】
你们有没有发现,学了二十六个式子,统统在揽雀尾里面呢?我们所学的动作,揽雀尾一个式子就包含其中的大部分。所以说揽雀尾这个式子有多重要,你们应该知道了。第三式是揽雀尾,第十四式的抱虎归山其实也是揽雀尾,现在的第二十六式还是揽雀尾,后面第二十九式也是揽雀尾,其重要性在郑子太极拳三十七式里可见一斑。我就不再重复讲解细节了,同样,下周把练这个式子的心得跟要领写一份交过来。
对了,现在跟你们说,我让你们交的这些心得报告,就是你们一年后能不能晋级高级功法班的第一个考核。同学听到这里全都面面相觑,直问以前的能不能不算,我们重写一份?师父的回答是:“想得美,没门,回去乖乖用心的把这份给交上来。”
【每日功课】
1.靠山功30分钟、行功15分钟、熊经功15分钟、预备式与上步揽雀尾9次。
2.左右搂膝拗步前进50步,倒撵猴后退50步。
【本周心得】
这周上课时,师父开始要求我们注意一个百分百没人关注的细节——脚趾头。他说:“要能练出根劲,脚踝的松劲是第一重点,脚底与整个脚盘的放松跟平均受力是第二重点。但对这两者起到关键连带作用的是脚丫子的十根脚趾头。你们必须让十根脚趾头,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松弛状态。唯有如此,脚底跟脚盘才有松透的可能,脚踝才能有运转自如的条件。而且在整个行拳走架的过程中,要时时观察自己的脚底有没有僵硬?有没有彻底放松?这状态在我们养生学会教的任何功法中,都必须如此保持。不管是靠山功、行功、熊经功、还是郑子太极拳三十七式,乃至未来你们小部分人才有资格学的郑子太极剑法都一样。从今天开始,必须观察自己的脚底,要求自己不断松透,才有涌泉贴地炁有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