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长个头和块头不能叫成长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堪称奇迹。在中国经济的带动之下,中国企业普遍成长迅速。这当中,既有超常规发展,一飞冲天的。也有跳跃式发展,一败涂地的。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血淋淋的教训。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老板的,无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发展更快一些。是不是越快越好呢?肯定也不是。即然这样,企业到底发展多快合适?何时发展要快一些?何时发展要慢一些?换言之,决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这是任何一家的企业,特别是高速成长的企业,必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企业发展跟赛跑有点相似。做企业的,都追求长期经营,甚至基业长青。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企业如同一场马拉松,你不能以跑百米的速度去参赛。否则,将会因为不堪负荷而提前出局。美国财务学者希金斯说,“因为增长过快而破产的公司数量,与因为增长太慢而破产的公司数量,几乎一样多。”

同时,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为了获得先机之利,你不能比对手发展更慢。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企业又如同一场百米赛,你也不能以跑马拉松的速度来赛跑。否则,将永远与冠军无缘。因此,如同运动员和赛车手,确定合适的发展速度,对于企业非常重要。

成长、增长和发展,是近义词。研究发展问题,首先得澄清一下它们的意思。有学者对于这些词的意思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了这样、那样的区分。稍加留意便可发现,这些词在不同场合经常被交替使用。因此,它们差不多是同义词,区分其中的细微差别并无多少现实意义。

企业成长既包括数量的扩张,也包括质量的提高。比如,资产的增长,人员的增加,销售额的扩大等,都属于数量的扩张。再比如,竞争地位的加强,组织制度的革新,资源结构的改善,事业领域的多样化等,都属于质量的提高。

由于“量”比“质”更容易识别和衡量,很多时候人们用数量的增长来表示和衡量企业成长。经常用到的数量指标,有销售额、净利润、市场价值、投资回报率等。其中,最常用的数量指标是销售额。

欧美主要财经报刊,每年要对全球企业进行排名,发布所谓“世界500强”名单。其依据是什么呢?主要就是一些数量指标。比如,《财富》杂志以销售收入为依据排名,《商业周刊》和《金融时报》则是把市值作为主要依据。《福布斯》杂志考虑得要全面一些,把销售额、利润、总资产和市值都包括在内了。

这些媒体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人们最普遍的做法是,用销售额增长来表示企业成长。企业发展是不是就包括这些方面呢?这些方面是不是都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呢?肯定不是的!企业的内在本质包括很多方面,有些本质属性是很难用数字表达出来的。

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正在这里:它的质与量很难同步。量,指外在数量。质,指内在质地。企业发展过程中,外在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内在质地的提高。就像小孩子,光长个头和块头不能叫成长。骨骼、脏器是不是同步发育?认知水平是不是同步提高?不然,就不能叫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