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工业4.0的概念是由德国提出来的,不是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也不是科技发达国家日本,更不是崛起中的制造大国中国?套用一句俗话——存在就是合理,德国提出工业4.0其中必有道理。
首先,在工业制造领域,德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强国,德国最强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就是工业制造,质量和技术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德国制造”是优秀品质的代名词(联想到人们对于“中国制造”赋予的含义,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水平距离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德国工业产品70%左右的都用于出口,世界各地都在购买德国制造的工业品。作为世界制造强国,由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理所当然。工业4.0不同于我国热炒的“互联网+”,工业4.0所指对象就是工业制造领域,而“互联网+”则指所以行业。美国和日本自然也是工业制造的强国,但在工业制造的许多细分领域,德国更强。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受影响最小的,为什么?原因在于德国有着基础雄厚的工业制造业,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稳定器,正由于实体经济,德国才抵御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这一点事后美国也意识到了。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因此提出“再工业化”的经济策略,美国深刻认识到了金融支撑下的经济模式的不可靠性。德国也更加坚定了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因此在2013年提出同业4.0的构想,试图在工业制造领域再接再厉。
其次,德国发展工业的动力来自于压力。德国虽然是世界顶级的工业制造强国,但在如今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下,德国感受到的压力也很大。一般而言,领跑者的压力总是比跟跑者大得多,跟跑者顾虑小,能超越就超越,暂时不能超越就先跟着跑,在跟跑的过程中再慢慢寻找超越的良机。领跑者始终能感受到来自于跟跑者的压力,时时担心被人超越,危机感十分强烈。
中国是最有挑战力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来自于中国的压力,德国的感受最清晰。虽然目前中国只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但中国有加速度,假以时日,赶上来并超越的可能性很大。除中国之外,如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在极力追赶。美国在2008年之后也制定了工业发展目标,对德国也形成一定压力。另外日本也没有闲着,虽然持续了20多年的经济疲软使日本大伤元气,但不论怎么说,日本仍然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是工业制造业强国。
一方面,经济发达国家没有放慢脚步,美国更是凭借信息技术优势试图“在工业化”;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制造水平提高很快,发展速度未见减慢的趋势,三十年来一直在抢占着传统制造领域的市场蛋糕——这从下面一组数字中可明显地看出来:在1990-2013年的二十三年间,欧洲的制造业明显表现出下滑的趋势,1990年整个欧洲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市场份额的34%,而到了23年之后的2013年,则下降到了21%,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其中德国下降近十个百分点,其他国家下降更厉害。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则从1990年的2%上升到了2013年的19%——五分天下有其一(这仅仅是就总量而言,而非单项比较,单向比较的话,中国制造业仍然落后)。在中国的引领下,2013年整个亚洲的工业制造业占全球总量的近50%,也就是说亚洲占据了全球制造业市场份额的半壁河山。此情此景德国自然是压力山大,德国作为世界上顶级的制造业强国,看着手里的蛋糕越来越少,肯定是心急如焚。
除了在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份额减小,德国的问题还在于在最近二十年间的信息革命中,没有抓住机遇,在互联网技术方面明显落后。对于这一点德国没有粉饰太平,这从他们的口号中就能够看得出来,德国提出这样的口号:“我们尽管丧失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但要抓住物联网发展的机遇(物联网是工业4.0概念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志在弯道超车,想抢先一步占领物联网这个高地,赢得下一轮竞争的胜利,由此占据世界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德国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超前发展,不增强创新能力,迟早会被后来居上者超越。只有加快脚步,才能甩开对手。
再次,提出工业4.0也彰显了德国的野心——或者说是雄心。其实,野心和雄心本来就是一回事,仅仅因为观察者的站位和评说者的立场不同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而已。先占山者为王,占得先机就是形成优势。德国首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并且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跟进,这本身就是早走一步,高人一筹。中国在古代有四大发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中国的近代史却很凄惨,始终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而且落后程度不是一点半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因而英国统治世界100年。第二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发源于美国,美国统治世界100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又被德国提出来了,德国的野心不能说没有。地理上来说德国无疑是一个小国家,但在意志力方面,德国则无疑是个大国,始终有雄心壮志。这次首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再一次彰显了德国的大志向。德国显然试图在下一次工业革命中拔得头筹,延续自己强大的工业制造力。人要有点野心,国家也要有点野心。我国正在实现中华梦的路上,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按照历史的经验,没有领先的工业,一切都是肥皂泡。
美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仍然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革命仍然由美国当仁不让地引领着。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工业网”的概念,而德国也不甘落后,力争在“物联网”领域抢先一步。美国仅是建立“工业网”,而在“工业网”建立之后干什么则没有说明,“干什么”的问题德国的工业4.0则给出了很好的解答。信息技术(说更具体点即互联网)影响工业革命已经成为定局,至于如何影响,美国和德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德国是在用工业4.0狙击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以更高的站位力图成为新游戏规则制定者,以更远更宽阔的视野引领世界工业革命的潮流。
计算机领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美国无疑是世界最强国。而德国则立志在计算机与工业设备的结合上胜过美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艺水平,形成一个超级优秀的工业制造平台。在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的策略上,美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点,采取的是“信息技术+”的策略,而德国则以强大的工业制造水平为基础,采取“制造+”的策略,试图把传统制造升级为信息制造。在工业制造领域美国和德国其实都想弯道超车,只不过他们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出发,而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不管怎么说,对两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次机会。
德国的野心是最终把自己打造成这样一个基地——工业品生产基地、工业生产设备供应基地、工业制造一揽子解决方案基地。这样的野心不可谓不大,工业4.0就是德国实现这一野心的“梯子”。对此,中国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工业4.0德国不仅仅停留在嘴上玩虚的,而是早已积极行动了。在工业制造领域德国不但是野心家,而且事实证明也是行动家。德国的工业制造行业有许多中小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人数也不是很多,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大都享誉全球。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提出,工业4.0德国首先开始做10件大事,比如为宽带提速、WiFi建设、交通联网、汽车联网等。他们在工业4.0的路上早已动身且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行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