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先整合、再政策、后招商

有了项目规划、编了园区故事、背了介绍词,就急忙去招商了,行业老手们这时会跟你说:别着急出门,你的招商政策梳理了吗?政策对接准备好了吗?

产业园区的招商尽管跟楼宇、房子密不可分,但它绝不仅是房子那点事。一级开发的产业新城涉及土地转移,从事二级开发的园区是以工业厂房或研发办公楼租售为主,全国的园区大多属于二级开发,我们也重点针对二级开发园区来讲。二级开发园区招商人员的工作任务可以分列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楼宇营销,另一条主线是产业招商。楼宇营销的内容,传统地产转型产业地产业务的人员对此轻车熟路。楼宇营销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生产或办公类楼宇营销策划与推广、客户寻找与沟通、房产租售流程办理等;而面对企业主的产业招商主要涉及:产业政策梳理筹划、招商宣传推广、产业客群搜寻与对接、辅助招商的园区基础服务到增值服务等,如图17-2所示。

图17-2 产业招商与楼宇营销的关系

产业招商与楼宇营销的交集在土地转让、楼宇租售、物业管理和商业配套服务。非交集部分的工作性质虽有相似性,但工作内容和难度迥然不同。地产商转型产业地产业务对产业招商不太适应或者搞不定,原因主要在于政策梳理的有效性、客群挖掘的准确性和洽商的达成性,以及运营服务的针对性等方面。

1.政策梳理的有效性

产业招商增加了产业政策梳理筹划的环节。产业招商与楼宇营销的客群存在着明显差异,这是“产业”二字所决定的,不管是战略新兴产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文创产业,甚至有点技术含量的制造企业(不涉及环保和高能耗问题),这些企业对产业政策是特别敏感的,它们也是政府及园区的关注对象。招商引进这些企业,必须有政策吸引、政策对接,正所谓“无政策、不前行”。园区要按照产业类型、企业级别和经营能级等进行政策细分,不梳理政策、不备好“政策包”,很难吸引优质产业企业。区域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管控者,园区只是政策的中间协调者、对接者,因此,园区必须与区域政府(管委会)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方能获取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如果与政府的关系特别紧密,还可能额外获得“一企一策”的政策加持(参见《产业园区/产业地产规划、招商、运营实战》一书中的《联合招商与公共关系营销》)。

2.客群挖掘的准确性和洽商的达成性

招商为搜寻产业客群尤其是锁定优质产业链客户,一定会搭建不同于传统地产的渠道,采用不同以往的营销举措,像协会组织、产业联盟等渠道不是简单联系、搭接就能获得大水漫灌的招商效果的,需要围绕产业做足功课,才可能挖掘到有价值的客户。在与产业客群对接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复合能力,动用多方资源,方能与产业客户达成互动、深入沟通,从而推进招商工作落地。

3.运营服务的针对性

中国社会的大运营时代已来,依托运营服务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是大势所趋。产业园区/产业地产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具有先天运营属性的产业园更将运营服务提到了至高位置,“运营即是招商”,笔者六七年前明确提出的这一观点进一步得到了验证。以产业运营为特色的园区运营服务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开展产业运营服务,不是每个园区都搞得定、玩得转的,产业地产商尤甚。因此,需要借助社会资源、社会中介机构,整合“政产学研资”等复合资源,共同开展园区运营服务,形成园区、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共赢发展。

综上所述,园区招商政策梳理、客群挖掘与对接、园区运营服务都离不开资源整合。“招商之前理政策,政策之前先整合”,资源整合能力决定着园区招商运营的最终绩效,“先整合、再政策、后招商”成为招商铁律。也正像笔者总结过的:规划定位再华丽,资源整合不给力,园区仍在冬天里!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这四个字一样,过程与结果大不一样。做产业园区、搞产业地产,同样是那堆工作、那些事情,先后顺序不同、轻重缓急不同,工作绩效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