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超市系统来说,建立一个集加工、研发、配送与营运管理的高效加工中心系统,必然会对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闹不好,很容易形成一个沉重的成本中心,变成巨大的包袱。在合理的规模节点进行加工中心投入很重要,投入合适的加工规模也很重要。
比如净菜中心,如果一家店有蔬菜员工8人,系统有30家店,240人,建立一个20人的净菜加工中心,每家门店可考虑缩减3人,还比较合适。但如果只有10家店,考虑业务量,建不建立都值得商榷。如果到100家店,建立分区域的小型加工中心可能更加适合。如同物流的配送效率一样,需要详细分析。而最重要的,要配套企业的战略雄心!在加工中心和门店拓展方面,鸡和蛋的关系最终受企业战略影响。
从功能阶段上讲,一般企业会选择先“冷链中心→蔬果分拣中心→分割分拣中心→中央厨房”,在中西产品安排上,先西式再中式,先国内品种再进口品种,先长保质期品种再短保质期品种,先大品种再个性化品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然,加工中心的建立仍然离不开源头采购,它只是在原始运作的基础上,更多体现整合的概念。生鲜的营运更要分品种展开,有些加工的功能,必须前移到源头才更有鲜度价值。笔者曾经写过生鲜工业标准化的文章,也分析过不同商品供应链的差别,对应价值链整体效率,加工中心的整合范围必须更有设计性,否则成本和品质控制都会拖垮你的运作。
从未来来看,随着全社会工业标准化能力的推进,加工中心将很有可能转变为社会化的服务功能。源头及农业现代化让农产品全部实现工业标准化,只是这还需要一个时期。支持超市零售业发展的现阶段,支持这一超市模式低成本运作的技术手段,加工中心应该是重要的选择,并且应对生鲜O2O,应该是强大的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