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借船出海的资本机会--竞争力是船,资本力是帆

以色列再次证明了自己是上帝的选民。700多万人口,技术创新与风险资本位居世界第二,人均创造力远高于美国。创新,为何偏爱以色列呢?四面围城的生存环境,注定了以色列人要自力更生才能丰衣足食,而贫瘠的土地与恶劣的生态,逼迫他们走上了高科技创新之路。全民义务服兵役,培养出年轻人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与反等级文化的自治风格,这两种可是创业公司的制胜法宝。

 

高技术创新企业的高敏感创业思维,最让资本为之疯狂,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就是杰出代表。技术不是最好的,营销也不大重视,可iPhone、iPad的惊世成就依然无法阻挡。乔布斯有什么呢?乔布斯式创新技术思维与营销领悟的奇妙混搭,并非原创,而是一些看似不相干事物的颠覆式组合创新。以色列人对技术混搭有与生俱来的爱好,或许,这是长期浸泡在多学科背景中的产物。解决问题的态度,走直线;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则追求极富创造性的新思路。自由思考和破坏性进步,是这种混搭创新的内外在要因。

 

有组织、无纪律,不只是多数工业品企业老板的感叹,而是一件事情安排下去后,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组织纪律,是公司成长的制度化保障,是企业管理层孜孜追求的。然而,刻板的管理文化,对于创新创业却是一场灾难。工厂的制式化管理,一度有步入军事化管理的极端倾向,以为是管理出效益,实则中了精益制造的流毒。而其始作俑者至今还未走出二十多年的经济低迷,尽管他们训练有素与尽职尽责,可这个世界,是创新创业者的天下,不再是制造者们的天堂。

 

稳中求快,是国内企业领导者们的内心祈求。标准型的组织架构注定只能产生预期的标准业绩,这在大规模廉价制造的时代的确创造了不少暴发户,但却没有产生几个像样的企业家和企业。稳字当头,没有错,可若想在稳中求得快速、求得创造,这就有点南辕北辙了。快,许多无法预期的东西,正面大于负面,得到多于失去,这个很好被接受。可问题在于,得到之前就可能失去不少,坏消息总是会有,而没有多少人能承受,这不是钱的事,而是创新创业的动机纯正性。创业资本,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和高精尖制造的常客,他们看重的是不是现实的规模甚至盈利,而是3~5年内的销售预期与市场影响力,因此,快中求稳,才是创新企业赢得资本的求实之道。具体如图7-1所示。

 

图7-1工业品创新企业,请尝试探索型组织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