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是一种惯性

对于文化的解释,人们需要一个精确、简练、通俗的解释,既抓住文化的本质,又简明扼要,同时又通俗易懂。

笔者常年从事文化咨询工作,也常年被文化的定义问题困扰,为了解答客户的疑问,我曾经尝试了很多种权威解释,但至今没有一种能够一句话让客户明白并抓住文化的核心的解释。我坚信,真正完美的解释一定是非常简洁的,决不是像现在这样如此烦琐、如此似是而非。

当我在社会学领域无法找到理想的文化定义时,我把视角转向了自然科学领域,也许自然科学能够给我们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古典物理学领域,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保持不变,即物体会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其实惯性定律不仅在物理界存在,在社会界也同样存在,而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这种惯性,是存在于社会领域的人类群体的思维和行为方面的惯性。

我们通常所指的文化现象都是一种社会惯性或人类群体惯性。

春节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一到春节时,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地想着全家团聚,都会习惯性地喝腊八粥、祭拜灶王爷、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相互拜年、老人给小孩压岁钱等,凡是可以称得上春节文化的,本质上都是在指一种惯性。

苏州式的园林也是中国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代表了中国人在建造园林时的一系列思维惯性。比如,入门有影壁、园中有水池或塘、池中有荷或莲,池边有太湖石、亭台楼阁相互交错等。

再比如,信仰佛教是中国很多地方存在的文化,这种文化代表了中国人中特定群体(佛教信徒)的一系列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比如,定期去寺庙烧香拜佛、在寺庙里求签占卜未来、有困难时向佛祖求助、在佛祖面前许愿、愿望实现后去佛祖面前还愿等等。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惯性对比,这是一个中西文化的比较,是从大的层面、横跨几千年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静止与运动。中国人最流行的是太极拳,它属于运动里偏静的类型。中国人所信奉佛教与道教,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是偏静的。西方人提倡奥林匹克精神,在看事物等方面,都是偏向于运动的。中国人的运动,如围棋、桥牌及麻将,都是偏静的概念。西方人青睐的航海、竞赛都属于偏动的概念。

第二,和平和斗争。中国人提倡和谐,前任总书记胡锦涛还提倡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就是不折腾。而西方人认为竞争是天经地义的,提倡优胜劣汰。中国人提倡平均主义,西方人奉行优胜劣汰。

第三,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中医很多都是一种直觉思维,而西医完全是按照逻辑思维,层层进行分类并分析。

其他的诸如,中国人主张人治,西方人强调法治,中国人讲性善,西方人讲性恶等等。这些被称为文化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描述人们在思维或者行为上的一种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