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控价防窜,维稳市场”的关键抓手是什么

全国价格不可控,但落到地方市场,城市经理要做到“主动可控”。什么叫“主动可控”,根据品类在不同渠道的生意占比,设立价格预警机制。如表5-1所示。

表5-1 价格预警机制

比如老场景-大店占比生意50%,老场景-BC场占比20%,老场景-批发占比20%,新场景-社区团购占比5%。大店和BC场是经销商、本地销售团队的核心生意,大家一般都看得很紧,厂家的直营团队和经销商对上述两个渠道管控相对较严,批发商和新零售渠道对该渠道价格冲击相对较小。

批发渠道一直都是价格思维,现金为王。社区团购是爆品思维,有爆品才有流量,两者价格都过低。因此,结合各类渠道特征,对城市经理来说,最容易执行和最具有实战意义的是落实到每个核心SKU,综合毛利计算,设计价格区间值。

每个零售渠道的经营逻辑决定,不可能只有一个死价格,无法做到没有弹性。简单来说,针对每个渠道,价格的底线是什么。一旦超过底线,城市经理必须伸手管。

比如老场景-大店的核心SKU1价格区间是【105~100】,新场景-社区团购的核心SKU1价格区间是【93~98】,超过阈值,必须第一时间和渠道沟通协调,防止伤害整个市场。

为什么要结合毛利计算?

因为城市经理头顶着销量的KPI,而本地经销商作为商人,更在意的是毛利高低。因此,城市经理必须要在完成销量的同时,替经销商考虑毛利的问题。否则,只顾销量,只会把经销商做死。

城市经理要让经销商清楚地认识到,过去舒服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这么多新渠道,经销商肯定要有取舍。不要再指望所有渠道、所有SKU都赚钱,生意讲究的是综合毛利,利润是一整盘棋,而不是某一个单品毛利。城市经理在设计核心SKU对应的每个渠道价格区间时,必须不断通过算账让经销商明白,只有新品和高毛利产品才是未来能否赚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