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优点突出的人,缺点也突出

(1)局部的 “粗放化” 管理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优点突出的人才,缺点也突出,特别是顶尖的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

对于创业者也是如此,创业者身上一定是有伤疤的,不仅有勋章。这是人的能力发展的一个规律,我们假设人的能量是守恒的,如果他把能量集中用在某一处,自然其他方面就摊薄了。某一处的压强越大,其他处压强越小。这就对我们原来“求全”、“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即对人才的综合要求,应达到什么程度,是每一科必须合格,还是可以“偏科”,总分合格即可。我认为,在人力资源的局部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走向“粗放化”,或者说“差异化”更为合适。

(2)用价值视角来看待专才、偏才

我们通常提到的专才、偏才,他们在某个领域的天赋、能力特别突出,创新能力很强,但有着“社会化”程度不够的特征,比如,较为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等。

我们用人,是为了创造价值。所以,对于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的专才、偏才,要有包容度,有所注重,有所忽略——最重要的,是思考这个人对公司的重大价值点在哪里。我们要基于价值的视角来看人,而不要基于问题的视角去看待专才、偏才。从这个角度出发,人是没有优点和缺点的,人只有特点,而这个特点是创造价值的基本出发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发展优点,比补全缺点,要花费更少的力气。我们的面试官在遇到专才、偏才时,要用全局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另外,专才、偏才招聘进来后,要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他们价值发挥最大化,比如充足的资源支持、灵活的办公时间与场所、聘请专人帮助其料理好日常事务(甚至家务),等等,以使其充分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形成最大产出成果。当然,是否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弱项也是需要考虑的,即不能让弱项过弱,甚至影响到强项的发挥,也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关注的。

(3)对有个性人才管理的红线

 

对有个性的人才,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技术人才,我认为还是要有一条管理的红线,不是没有底线的迁就、宽容,甚至到了纵容的程度。那么,红线在哪里呢?我认为这些人才的个性化表现、差异化对待,不能对他人造成较大的影响,不能影响组织全局,甚至影响企业文化。

前面我们提到的专才、偏才的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等,其影响范围主要还是他自己,这就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特立独行的管理人才,虽然其通过一些“下猛药”、“急行军”、“只考虑出成绩、不考虑组织影响”等方式,可能会取得一定短期业绩,但这些业绩是否对公司的组织、文化造成损伤,是否有利于组织的中长期发展,是需要注意和防范的。

如果其范围影响到了整个团队,甚至全公司,形成全公司对这个人“侧目”,认为公司的组织文化、人才导向都出现问题的话,这是不能容忍的,是组织必须干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