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如何开总结分享会

在格鲁夫著作《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中,有一类会议叫运营总结会,格鲁夫认为它是:

“让因组织关系而没有机会开一对一会议或部门会议的人,也能有机会彼此学习及分享经验。这对新进或是资深的经理人都有好处” 64。

估计很多人没看懂这句话,在多数人的概念中,总结会是和前一阶段工作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只有前一阶段工作告一段落才需要总结。总结往往和绩效考核或能力评定挂钩,和其他部门的人有什么关系?又和彼此学习、分享经验有什么关系?

格鲁夫书中的运营总结会不是指我们概念中的总结会,而是指一件事情做完了,无论成功或失败,团队都应该坐下来总结经验和教训,不仅如此,还要把企业相关人等全部叫过来一起听,共同汲取经验教训,一起学习和分享。实际上是现在企业中流行的“内部复盘会”,它和绩效考评没有关系,而是强调学习和分享。复盘是围棋术语,即对局者在下完一盘棋后,双方把对弈过程再“摆”一边,就其中的问题手和关键手互相交流的过程。通过复盘,棋手可以对过程中每一手棋的优劣形成新认知,并沉淀下来以指导未来的行为,最终达到迭代优化、团队和个人成长的目的。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共享经验和教训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说,如果有三个项目组共同分享了某个项目失败的教训,并有所收获——相当于三个学生只交了一个学生的学费,企业成本直接降低。

然而,在很多企业里面,以上会议有意无意地被安排成“汇报会”模式,也就是请领导参加,并在会议过程中“表演”给领导看。还有一些部门会关起门来开会,着重于小团队的工作回顾。 运营总结会如果变成下情上达的汇报会,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伤害。如果变成闭门会议,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

为避免歧义,这类会议可以换个名称,称之为“总结分享会”。需要说明的是,总结分享会在“三一学习法”中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会议,就字面涵义来看,总结和分享分别指向两个不同的角度——总结是针对过去进行回顾和分析,期望对未来有所借鉴,它是对内的工作;分享是指将经验或教训与外部个人和团队分享,是对外的工作。将总结和分享连在一起成为一个会议,其含义是将小团队的经验和教训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回顾和分析,有促进文化开放、提升组织黏度、降低运营成本的作用。表面上看,它不符合“会议目的单一”的底层逻辑,但这两重目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不会损害参会者的认知有效性。

总结分享会是提升企业组织能力的杀器,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复盘和最佳实践/惨痛教训的分享学习,员工视野和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本章将从总结分享会怎么开的角度,谈谈关于总结分享会会的前期准备、中期进程和后续跟进。此外,本章也会阐述与之相关的五个重要理念,即参会者越多越好、如何进行主题深挖、关于最佳实践的分享、关于复盘会的PDCA、如何分享负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