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提升效率,实现员工与公司共赢。
二、范围
生产部员工。
三、内容
3.1 计件单价以工程部IE产标为准。
3.2 除浸锡、烘烤、维修、助拉外,其他工种均执行计件。
3.3 新机种单价在前三个月生产期间每月调整一次,后续每六个月调整一次,均需在月底完成,每月1日公布,方便生产管理考核。
3.4 新员工(进厂未满一个月)在入厂一个月后开始计件,具体执行依3.6中表格的规定。
3.5 绕线拉不同系列换线时,第一天以IE工时65%计件,第二天以IE工时85%计件,第三天起以IE工时100%计件(浸锡前段方可按此执行,不含浸锡)。
3.6 具体工种依下表予以计时计件:
3.7 运作方式:
3.7.1 计时计件定义:
3.7.1.1 公司所有拉线员工转正后均实行计件核算方式。
3.7.1.2 新机种上线依生产部实际生产状况PE现场考量,具体耗时由生产部开立书面申请呈总经理或助理核准后执行。
3.7.2 计件补贴标准:
3.7.2.1 所有员工按不同工种划分,具体核算方式参照3.6中表格内容。
3.7.2.2 自制部分,后续星期六、星期日计件工资按当日总金额1.2倍计算(此条只适合公司内部员工,不适合劳务派遣工)。
3.7.2.3 公司订单按订单大小、工艺难度实行相应补贴,具体补贴额度依现场实际考量为准。
3.7.2.4 非文件规定以外的补贴,需由生产部经理签名确认,并在员工考核表做相应批注。
3.7.3 新员工培训费用:
3.7.3.1 新员工指进厂未满一个月的员工。
3.7.3.2 新员工进厂前三天按实际出勤时间计算考勤;三天内若因自身原因或不符合制程岗位要求而离职的,生产部不予以核算工资。
3.7.3.3 新员工进厂从第四天开始实行定额计时;4~7天内按IE产标30%计算,8~14天按50%计算,15~21天按70%计算,22~30天按80%计算;第二个月即按3.6中表格内容执行。
3.7.3.4 新员工进厂后应遵循公司管理制度及车间管理制度,非个人身体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不可随意离职,否则培训期间相关费用由个人承担(即从进厂日按100%核算)。
3.8 无效工时费用核算:
3.8.1 外来(外协)不良,需由生产计时重工,由生产部根据重工项目适当、合理地统计工时,开出《工时费用转嫁单》,经品质部确认签字转采购责成外协或供应商承担工时费用(生产部必须提供报表依据为准),按20元每小时扣除相应费用。
3.8.2 公司内部因平行部门工作失误引起的停工待料、生产错误等无效工时,由生产部当即开出《无效工时费用转嫁单》,经相应部门确认后呈总经办核准,补回相应生产拉线。
3.8.3 非生产外人员使用,生产部需第一时间填写人员借调单,经相应部门确认后转财务,从制造成本中扣除相关费用。
3.8.4 生产部需严格按生技拟定的工艺路线及产标执行,工艺路线中没有的工序不得私自添加。若因特殊情况(客户变更、品质需要等因素)需提前向工程部申请修订。
3.8.5 生产部因管理失误、员工个人操作不当而产生的无效工时,由产线自行吸收,不予以核算费用。
3.9 报表运作:
3.9.1 员工计时计件数据由员工填写于“员工考核表”,责任拉长审核后转交生产办公室,由生产部专职统计员制作电子档。
3.9.2 生产部统计员需严格按此文件对纸质“员工考核表”进行复核。“员工考核表”以周为单位推移,各线报表应汇总制作封面目录(需涵盖员工工号、姓名、进厂日期、电子档编号);当日电子档及纸质考核表需于次日PM2:00前移交行政部,行政部复审后移交财务部终审后生效。报表于当日PM5:00前退回制造办公室,便于员工填写当班产量。
3.9.3 电子档生成后不可更改,特殊原因需由生产部、行政部、财务部最高主管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执行。
3.9.4 当周员工考核表需于第二周第二个工作日前移交行政部封存,移交前需由员工本人签名确认。
3.9.5 员工考核表与生产日报表关联,二者数据需一致。新员工进厂之日起即需填写员工考核表,若中途自行离职,需第一时间将报表移交行政部。
3.9.6 员工考核表不可涂改,涂改无效,当班报表必须及时填写,后补无效。
3.10 小额订单计件补贴标准:
六-2 积分管理制度 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