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购百年历史上,20世纪80年代殊为不凡,既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第四次并购浪潮,又在疯狂中葬送了原本良好的发展势头。
法裔加拿大人罗伯特·康波及他的康波公司是这一次并购浪潮中的典型代表。他在该次浪潮中声名鹊起,也在该次浪潮中声名狼藉。他原是加拿大房地产开发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军美国零售业市场,先后在1986和1988年,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总共110亿美元分别收购了美国零售巨头联盟百货和联邦百货。一度,他本人成了美国顶级投资银行和经纪商趋之如鹜的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公司也不再是加拿大普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而变成了纵横北美、驰骋房地产和零售业等不同产业领域的康波帝国。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他正准备大展宏图之际,金融证券市场风云突变,商品销售日渐萎靡,他已无力偿还数十亿美元的巨额债务。结果,他收购的两家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百货控股公司宣布破产,给贷款银行、债权人、数以万计的垃圾债客户及他本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由约翰·罗斯查尔德撰写的《孤注一掷——罗伯特·康波并购风云录》,讲的就是罗伯特·康波的这段故事。该书在1991年出版后,立刻吸引读者广泛关注而成为商业类畅销书。1992年和1993年,该书连续再版,并在后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北美以外多个国家出版。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罗斯查尔德原本就是一位金融畅销书作家及多个著名金融刊物专栏撰稿人。为了把罗伯特·康波的“传奇”经历告诉读者,他做出了极其艰苦的努力,先后进行了150多次采访,被采访者包括熟悉罗伯特·康波或与其有业务联系的助理、合伙人、经纪人、朋友、专机驾驶员、零售商、律师、杂役和各类银行家。正是因为作者的这般努力,读者手上的这本书才有可能达到传神的效果,使读者对这本纪实性商业读物产生一种不是小说胜似小说的感觉。
在这部由序言、14个章节、附言和结语所构成的著作中,作者几乎全都在谈主人翁罗伯特·康波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走向康波商业帝国的国王的,只是在最后一章以及附言和结语部分仅仅用了很少的篇幅描述这个商业帝国及它的国王的覆灭。非常有趣的是,这正好与罗伯特·康波的命运相吻合。他在通往巨大商业成功的道路上历经百般艰辛,而从人生的巅峰跌落下来却是瞬间的事情。
其实,这部著作的情节虽然精彩,但并不复杂。其主线只有一条,就是主人翁罗伯特·康波举债收购联盟百货和联邦百货的来龙去脉。作为辅助的,该著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描绘罗伯特·康波的奢华生活及他在待人处事方面的乖戾性格。而这些,在作者的意识中,似乎为故事主人翁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个人方面的种子。
在任何一个故事中,有主角就有配角。在罗伯特·康波自导自演的这部并购大剧中,除了主角罗伯特·康波之外,还有无计其数的形形色色的配角。是他们成就了罗伯特·康波,也是他们帮助摧毁了他的一切。在这些配角中,有罗伯特·康波的助手、合作伙伴和各家贷款银行。他们的贪欲与罗伯特·康波相比一点也不逊色。特别是作为贷款银行的花旗银行和第一波士顿银行,更是扮演了关键角色。如果不是他们在巨额利益面前放弃原则而推波助澜,罗伯特·康波的并购大剧根本就无法演绎下去,即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然,贯穿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风潮才是这部大剧发生的时代背景。罗伯特·康波只是无数个“弄潮儿”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悲惨结局,从他自导自演的这部大剧拉开序幕之时就已经是注定了的。只是他和他的商业帝国兴起得太快,衰落得也太快,在人们还没来得及缓过神的时候,他们便已经成了历史。
总的来讲,《孤注一掷》这部著作值得并购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阅读。透过它,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在那个曾经疯狂的时代,有那么一些疯狂的人,干了一些疯狂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或许是今天的读者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