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理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管理。为了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责,生产经理必须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用超强的管理能力对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拥有良好的工作计划,工作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计划工作的内容包括:确定工作方针,拟订实施方案;决定工作的方法;改善工作的编排及方法等。作为生产经理,必须具备为本部门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必须明确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一般流程及生产部门主要工作计划的制定要求。计划一旦确定,生产经理就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实施计划,协调部门内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促进部门工作效率,以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具体内容包括:设定生产部门职责,建立组织,适当授权;明确生产部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及任务;生产管理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等。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生产经理必须懂得接受任务后,或接管一个部门以后,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完成部门设置,为下属的每个单位设计出工作职责。要为每个单位充填岗位,要为每个岗位整理出一篇完整的、准确的岗位描述或职业说明书。同时,还需掌握工作分配的方法,通过分配把岗位描述上所有的工作交给适当的人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生产人员是落实生产的主要人物,生产经理在用人上必须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才能把生产上的人员都带动起来,共同完成生产任务与目标。生产经理在人事管理上,要学会挑选员工、了解员工、与员工沟通、激励员工并与员工共同工作等。在生产工作上,要懂得如何指挥众多下属开展工作、如何下命令、如何督办工作、如何汇报工作、如何主持会议等。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生产经理相当于一个区域的“包工头”,他不可能独自处理所有事务,必须带领和协助员工完成工作。指挥和影响下属不只是发号施令,还要训练及激励。具体内容包括:带领员工为公司的利益而工作、评价员工表现、维持工作纪律、处理员工怨言等。作为生产经理,要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该建立哪些工作程序,然后能推动这些程序运转起来,检查程序是否得到落实,并对程序进行调整,让程序为生产管理服务。
此时,我都觉得生产经理这个角色太难胜任了,简直就是“万能胶”。在实际运作中,生产经理远比书中写的还要难胜任,但是胜任了生产经理这个角色,毫不夸张地讲,没有你干不了的事。
与生产经理最直接的挂钩人员就是计划人员,其实计划、生产、采购的人经常诉苦,诉的都是最后一分钟的变更如何害苦了他们。其实,这根本就不是最后一分钟的事情,许多偶然造成必然。业务员一定在某个节点就估摸着有多大的可能会变动,他们只是不愿意主动说,因为业务员有担心、有顾虑。可是计划人员主动问了吗?没主动说的就打板子,没主动问同样需要“挨板子”。同理,计划与生产、计划与采购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虽然大家天天高喊客户至上,但是实际操作时往往忘记了出高品质的货才是硬道理!
制造企业的通病:压力都给了学历、能力较低的生产车间。
采购——买过来的原料就不合格,我有什么办法。这种原料很难买到的!
研发——不合格,不能用。配方就是这么敏感!
销售——我们要高标准的原料,否则客户投诉!
品质——让供应商赶紧给出原因。反正不关我的事!
工艺——我找研发看下问题。配方不是我弄的,我也不懂!
设备、电仪……
生产——到底现在怎么办,能给一个靠谱的方案和时间吗?
是的,生产怎么办?交付不了肯定少不了“挨板子”,谁让生产基本是最后一环。因此,生产经理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需要主动问、主动提醒,必要的时刻还需要使用“上告”的方式。什么意思呢?通过邮件,或者电话、微信问一下;到点不回复的就再提醒一下;还是没答案就找双方的上级。生产经理们往往不太喜欢找上级,尤其是对方的上级解决问题,很多企业的生产经理在链条的最后环节本身“地位”确实没什么话语权。可是这个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生产经理没办法,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得不到解决,就应该提交给更高的管理层,而不是坐等失败。不作为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最大的失败。
生产经理作为供应链最核心的成员,除了对生产车间的生产熟知外,更重要的是对与自己关联部分的了解,只有互动了解才能跟相关各方说上话,自己的话语权自然也产生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