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国无礼

故曰: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译:国家小又不讲礼节,不使用愿意提意见的大臣,那就有断绝后代的危险。

礼仪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修养所在,对地位高于自己、低于自己的人都应该保持基本的尊重,有基本的礼貌,这是常识所在。有句话叫“外交无小事”,讲的是代表国家与另外国家打交道时,虽礼仪小节,如果不当都可能扩展为大事件。当实力弱的小国在外交中失礼时,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在当今的商业往来中,礼节同样很重要,时代变迁、中西交合,具体的礼节表现形式可能是不断变化的,但人人需要尊重的天性是永不会变的,所以保持对别人的尊重是基本修养。这种修养如果夹有太浓的功利性,几乎不可避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所以要从人文角度提高这种修养。

韩非子本人对何谓“内不量力”也举了个例子,大略如下:

晋文公重耳还是公子时,曾因内乱流浪于各国。他在曹国的时候,曹君对之无礼,曹君身边两位大臣都对此忧虑。大臣叔瞻认为重耳非常人,既然已经得罪了他,为免后患,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他,曹君不听。另外一个大臣釐负羁则私下派人连夜给重耳送饭表示敬意,并在饭盒上面放了块玉璧作为礼物。重耳十分感动,两次表示拜谢,接受了饭菜而没有接受玉璧。

后来重耳从曹国流浪到楚国,又从楚国流浪到秦国,最后秦穆公派重兵护送重耳回晋国,立为晋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为后三年,举兵伐曹,感釐负羁赠饭之敬,命令军队不得侵犯釐负羁居住的里巷。因此在曹国灭亡过程中,有七百多人家因为搬进釐负羁居住的里巷得到了保全,这就是讲礼貌的作用啊。弱小的曹国夹在晋、楚之间,危如累卵,而且还对别人无礼,这就是使他断绝后代的原因。所以说,国家小又不讲礼节,不使用愿意提意见的大臣,那就有断绝后代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