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自己,对一个人的工作(包括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影响对工作性质的选择和由不断地自我改善而带来的工作的成功。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认真地对待和给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设计。它恐怕还未成为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个课程或内容,尤其是在上学阶段。职业生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认识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又怎么会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呢?那又怎么能做好呢?
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把那些赚钱多、地位高、受人尊重、清闲等所谓的好工作当作追求的目标,这其实就是将职业生涯设计给否定了。可是我们的文化中还有虚伪、说一套做一套的内容,恐怕谁也不会在外面公开说职业生涯设计没用,甚至还在推崇它、讲授它,但是,实际的行为却还是尽量去找那些所谓的好工作。不就是这样吗?
另外,对于很多人来说,受困于找工作难,更谈不上找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工作了。所以职业生涯设计对他们也根本没用,就成为“奢侈品”。当然,这不正是一个社会问题吗?不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关注吗?
因此,问题是,我们现在开始走上探索自我的道路了吗?还是在年龄很大时才意识到要认识自我?显然,越早的认识自我的人(不是已经认识了自我,而是知道应该认识自我,并开始试着认识自我),才有更大的可能得到事业、工作的成功,才能有更好的人生。
但是,现实问题是,我们都普遍缺乏专门的职业生涯设计和更早的认识自我的引导,大部分人是到了工作之后,甚至是工作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经历更多的痛苦和苦难。我们在工作中就找不到开心、成就、充实、满足、人生的意义了。
由于我们都不喜欢、也不擅长自己的工作,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就不得不学习和陷入黑暗的权术技能中。工作中的焦点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然后,就这么心力劳累地挨到退休。而大多数人既没关系、也不擅长搞关系、才能也平常、也没高学历,就必然面临着更大的人生苦难。而那些正直、善良的人,更像是飞蛾扑火般的被毁掉了才能、抱负和整个的人生。
有些人在某个阶段幸运地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在养家糊口的重担下,又有几人敢于跳出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我们陷入自己建构的黑暗深渊里。轻松、快乐、成就、创意、有意义的工作,从未被我们体验过。
虽然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苦海里,但是只有少数人在经历苦难、痛苦。或者说,痛苦、苦难是属于少数人的。痛苦和苦难是属于那些正直、善良、有理想的、追求真理的人的。因为只有他们才会为诸如陷入搞关系、搞权术里而痛苦、质疑、抗争、不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为这种黑暗现象而痛苦、求索,同时由于抗争黑暗而被逼迫,因此遭遇由此而来的苦难(不是普通人的得病、贫穷、亲人去世等苦难)。
那些喜欢、擅长权术的人怎么能为此痛苦和遭受苦难呢?大众的麻木、无知,怎会意识到这个黑暗并为此痛苦呢?在盲从、屈从中,他们体验到的是被压迫的苦难(但这种苦难并不一定进入了灵魂)。因此,心灵(灵魂)的痛苦,只属于那些异常清醒的灵魂。
苦难进入了灵魂才算是痛苦。对于失去了灵魂或者说关闭了灵魂的人,只能体验到苦难。
因此,我们该深深地责备自己。这是唯一的出路!
走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道路上,有三个误区需要防范。它们根植在人的意识深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仅感知不到它们,也下意识地会认为它们是正确的。
第一个误区,以改变自己为目的。
了解自己不就是为了改变自己吗?这听起来没错,但是人的改变恰好是在了解自己的同时发生的。换句话说,了解自己就是改变自己。而寻求方法、理论来改变自己的思路,只会把人带入更加自我里。就如不是去修炼谦虚,而是在对骄傲、傲慢、自负、自大的了解过程中,它们的瓦解、弱化,就是谦虚的到来。
第二个误区,通过外在知识认识自己。
认识我们的嫉妒,不是来自于对嫉妒的知识、他人的经验的学习,而是对嫉妒的直接的观察。嫉妒就在我们的内心,为什么不直接观察它呢?嫉妒的知识不是嫉妒本身。我们要去搅扰、观察嫉妒本身,才能看清楚它的本质。
第三个误区,以所谓的“正能量”替代缺点。
这正是我们这个文化提倡的,用灌输(一种美德,如仁、孝敬等)的教育方式,期待把人变好。难道我们学习了谦虚的道理、认同了谦虚,就能做到谦虚吗?就是一个谦虚的人了吗?看看我们现在的现实,就知道它有没有效果了。
其实,这种幼稚的思路反而是阻碍我们走向进步、文明的障碍。它阻碍了我们直面自己的事实。这就是它最大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