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占据着企业成本核算一个比较大的部分,但容易被忽略。企业除了从生产成本中详细地对产品的构成成本做出统计与分析外,还需要把物流运输和配送成本纳入考虑的范畴。只有这样,整个产品的价格核算才能清晰,才能让企业盈利并得以生存。
图12-1 物流成本“地位”图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即委托物流费。在第九章里,我们介绍了企业的物流配送特点,即自有车辆+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模式。因此,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与控制里面,也会从自有车辆与第三方物流两个配送模式,通过物流费用的构成、产生的原因、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成本费用的增加等问题,做出分析与有针对性提出一些控制方法。
对于自有车辆的成本核算,要了解自有车辆的日常费用组成部分。自有车辆的费用由固定部分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部分组成。固定部分费用包含车船税、运管费、营运税、年审费、营运证年审、车辆定级费、保险费和与车辆部件相关的一些费用(如更换车厢或行车所需配备的灭火器等辅助性材料),以及车辆的折旧费。对于拥有危险品车辆的企业,还会有车检费。如果是采用挂靠的形式有车辆的,还会存在挂靠停车费、挂靠费。这些费用都是每月或每年定期产生的。变动费用则是车辆根据自身的配送次数和配送任务而产生的能源性消耗和车辆备件的损坏等费用。一般包含路桥费、燃油费、配件费、轮胎费、机油费、维修/修理费、电池费、润滑油等费用,甚至还包含司机在配送过程中所产生的餐费、通信费等。这部分费用的多少与车辆的行程及保养有直接的关系。
自有车辆所承载配送的产品数量或路程公里数。对于单一物流配送模式的企业,当月所销售出库的数量即配送的数量。而对于自有车辆+第三方物流两种方式共同存在的企业,在做数据统计时,就应该制定统计的原则,让日常仓储操作的人员有针对性地对相对应的数据进行记录,或利用系统对日常的操作数据进行标识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地对不同物流方式的成本进行核算。
不仅仅从数量上衡量费用,还可以从多个维度考量运输费用成本。如从所运输的路途公里数,即元/km。这里则需要自有车队每辆车对每次行走的路程公里数进行记录,或利用GPS工具对行程进行监控与统计。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成本核算所需要的数据。用于成本核算的费用,必须是实时产生的费用,不能以计提费用为核算的内容,这会导致所核算的数据不真实,存在一个月多一个月少的情。另外,要沿用统一的核算原则。由于车辆费用里包含了固定费用,而有些固定费用不是每个月产生的,是有季节性或有特定时间的。因此,是否把这部分不是每个月都产生的费用纳入核算范围里,还是把其剔除后按一定的规则再平摊到运输费用里,企业根据自身对成本核算的方式来选择。但前提是必须标成本核算的内容或条款,以便弄清核算运输成本,最终用于产品的成本核算与定价。自有车辆费用分析如表12-2所示。
表12-2自有车辆费用分析表
区域 | 公里 | 吨位 | 费用 | 元/吨 | 元/公里 |
A | 10000.00 | 140000.00 | 25000.00 | 178.57 | 2.50 |
B | 28000.00 | 1160000.00 | 70000.00 | 60.34 | 2.50 |
C | 2350.00 | 110000.00 | 6000.00 | 54.55 | 2.55 |
D | 30000.00 | 240000.00 | 80000.00 | 333.33 | 2.67 |
合计总里程数 | 70350.00 |
|
|
|
|
合计送货总量 |
| 1650000.00 |
|
|
|
合计总运费 |
|
| 181000.00 | 109.69 | 2.57 |
对于第三方物流的成本核算,也是需要从其成本结构做出统计与分析。
(1)明确企业所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商。
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物流商的原因是所运输的路径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所能运输的能力,或经过运输成本核算,物流商的成本比自有车辆的运输成本要低。因此,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拥有的使用物流商包含海运、陆运、空运、铁路运或管道运输等模式。
(2)确认各物流商的物流费用核算方式。
如海运物流商,即使是同一个目的地港,但在不同的港口起运与不同的航线也存在不同的价格。它一般是以整个集装箱的包干运费+拖车费用+滞港费用来核算的;但一些目的地港为国外的,还会存在有报关费和货代费用;而陆运以又称汽运,是反应最快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按吨位来计算运输费用。而对于一些陆运物流运输商,它还会对上门提货的数量做出规定,此时也需要把运输出去的一部分运输费用或上门提货的费用包含在里面做成本核算。总之,就是需要了解清楚每一个物流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产生费用的部分。
(3)不同物流商的发货统计分析。
对不同的物流运输商所承运的产品数量做记录,或利用系统工具做好发货数据的收集,并且对不同的物流运输商在承运商品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异常费用做好登记。只有这样,才能对所核算的物流成本归集最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的来说,无论企业运用多少种物流运输方式,在成本核算与分析里,最重要的是把每一种物流运输方式所产生的费用和承运的数量做好记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筛选物流供应商时的价格做出对比,物流成本是否合理与达到最优状态。第三方物流的成本费用统计与分析如表12-3所示。
表12-3第三方物流的成本费用统计与分析表
物流商名称 | 票数(柜) | 承运重量 | 柜货海运费 | 柜货本地费 | 异常费用 | 元/t | 备注 |
(USD) | (RMB) | ||||||
A | 100 | 2000 | 96000 | 170000 | 18200 | 142 | 签证费 |
B | 10 | 200 | 20000 | 20000 | 84000 | 620 | 电放费 |
C | 40 | 720 | 35000 | 69000 | 5500 | 152 | 电放费 改单费 |
D | 15 | 300 | 20000 | 25000 | 0 | 150 |
|
E | 60 | 1080 | 60000 | 35000 | 800 | 89 | 改单费 |
F | 7 | 105 | 7000 | 7000 | 1000 | 143 | 电放费 |
总费用 | 232 | 4405 | 238000 | 326000 | 109500 |
|
在物流费用的控制上,按不同的物流运输方式所产生的费用或费用的组成,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节约。
在自有车辆上,所产生的物流运输费用比较大的部分为路费、燃油费,这两个方面的费用均为变动费用。路费随着不同路线的选择会出现不同的金额。因此,合理规划物流路线是物流费用控制与节约的首要条件。与业务约定订单的配送的达成周期,这个目的是为了让不在一条路线上的产品配送有一个“凑单”的反应周期,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减少小货量的单独配送业务。因为物流费用成本的规律是:货量越多,所走的线路越专一,它的单位物流成本是最低的。
如果企业的配送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出现频繁送货但货量不多的情况,考虑在此区域内设置外仓做配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路桥费,如在珠三角区域的企业,自有车辆在做产品配送的,如果既要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车辆的使用率,又要降低路费的,可采取产品配送时走高速,回程时走国道的策略。这样的模式可以使车辆在单天做二次配送,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选择一程走国道,能减少一程的路费支出。车辆不需要做二次配送时,可以在回程时再次利用货车投入到承运的物流行业中,即利用路线,顺便提取企业生产所需的一些原材料或包装物,还可以在当前流行的“货拉拉”渠道承接回程运输业务。这样不仅仅可以加大车辆的使用效率,也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或利用运输市场弥补车辆“只消费不创收”的费用支出缺陷。
另外,车辆的修理费及配件费用也是物流费用里面占据比例大的费用之一。车辆维修频率高,不仅导致运输配送成本高,还影响整个配送业务,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因此,日常因制定定期的车辆维护与保养计划,利用运输配送空闲全面审查与维护车辆的配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配件的更换频率,减少车辆的紧急维修,提高配送服务效率。
从第三方物流的费用结构看,它的运输配送价格主要由物流供应商的承运价格决定。因此它的费用控制与节约首先是在对物流运输商的选择上,由采购部门、仓储物流部门、业务部一并对供应商的服务与价格进行筛选,并按共同的标准确定性价比高的物流供应商承运企业的产品,或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供应商,并与物流供应商共商确定服务条款。同时制定一系列与物流供应商对接相关的操作规范,并对整个物流配送过程的操作做好操作服务约定,双方按标准作业操作,减少异常情况而产生的异常费用。另外,规范企业内部人员对第三方物流运输商所承运的产品的操作行为。
第一,如果企业内部拥有分厂,两地之间物料一定会频繁来往,因此在企业内部要依据不同工厂的配送价格规划好不同工厂所覆盖的运输配送区域。如果两地确实需要物料来往,物料的发运务必与订单一致,并需要双方共同审核跟进,否则将出现一方要货并安排了发货时间,而另一方未发货,导致不能及时发货产生异常费用。
第二,一般企业都设置外仓,外仓的设定就意味着企业想通过外仓的库存来达到订单交付响应度高的目的。此库存需要根据所覆盖的区域的销售计划来设定,如果业务部对它的销售计划把握不准确,将会导致库存过高,造成企业在压资金大,或库存过低,不能及时满足订单交付,最终失去外仓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设定外仓库存时,需要以库存补充周期为一个周期来与客户确定接下来的需求计划,及时、准确地补充库存至外仓,达到既不过大地压库存也,又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
第三,对于第三方物流的运输模式,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且在正常的运输模式下,物流成本比正常的低的情况——包车。企业的仓储物流部应根据订单的需求或业务部提供的订单预测,按最大量进行凑货约物流运输车辆,这样既可以减少分散走货带来的问题,又可以提高整个产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物流费用的控制与节约,一切都是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开始的。不同的成本费用通过日常数据的收集后,分析其合理的费用范围。日常操作中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结果对物流成本进行管控,对于异常问题制定解决措施,一步步通过优化操作的方法规范物流配送服务,以最优的方案与相对应的物流运输商合作,提高运输配送效率与降低运输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大数据的统计与核算告知:一个企业的物流费用一般占据销售额的4%~30%。
案例12-1
业务员的要求合理吗
某企业拥有自有货车,用于日常的送货业务。2017年9月30日,业务员A气哄哄地打电话给物流经理投诉:“为什么××客户的货总是不送?是不是嫌弃货量太少了?现在客户处于开发状态,今天的200kg成功,意味着未来100吨/月的业务量,你们是故意不配合的吗?”物流经理平复了业务员A的火气后,向物流主管了解情况。
物流主管解释:“明天所有车辆都排满了,并且每条路线上都是满负责运载配送的,没有去××方向的路线与其他货了,只有200kg这个方向的,所以就没安排这条线上的客户送货。”对于影响了业务员的开发问题,物流主管也气哄哄地说:“这个客户都开发3年了,每次都是200kg,而且是3个月才来一次订单。这么多年都上不了量,还说我们不送货会影响客户的使用和上量,简直就是胡说。”
物流经理了解情况后,到业务部找到了业务部负责人,想解释这件事情并对此类配送做一次沟通。在物流经理说了他的目的后,业务部负责人也气哄哄地说:“我已经来公司5年了,5年来你们物流部都是这个样子,完全没有改变,也没有为我们业务部着想。我们开发和维持一个客户多不容易啊?每次都被你们物流配送拖后腿。没什么好谈的,以后遇到这些我们认为重要的客户,只要是我们业务总监同意,你们即使不计成本,也要协助送货。”
面对这种情况,物流经理表示:业务员想尽快发货可以理解,令客户满意是企业所有人的责任。但这些都与成本/费用相关,如果仅仅是由物流部管控物流配送成本,是无法完成的。
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大家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