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行之者一也”,无论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这五伦也好,还是“知、仁、勇”这三德也好,其内在的动力都是一个,是万法归一。同时,五伦三德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同样是一个东西,从一个行动上就能表现出这五伦三德的方方面面。所以君子的内修外用,完全统一的。“所以行之者一”,就是要一以贯之,要归之于一。
儒家所传承的十六字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什么是人心惟危?人心都是危险的啊!我们一般说人心难料,都是指别人,比如谁在你面前说好话,但他的心意不一定是好的;说不好的话,也未必是起坏心。总之是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可是,对于真正的儒家修养而言,这里的人心,指的是自己的心。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不可靠的啊!这一点和佛家的说法是一样的。佛经上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我们凡夫之心是不可靠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习圣贤之道,觉得非常好,决心要以圣贤为榜样,以圣贤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可是一出书院大门,几个酒肉朋友一拉一劝,吃喝玩乐的想法马上就来了,开始的誓愿一下子就忘了。有没有这样的人?还有青年男女处朋友、谈恋爱的时候,那都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对不对?发誓的时候确实是真心实意,但是结婚以后呢?有几个还记得这些话?甚至很多人还没等到结婚,看到更好的新人就把原来的誓言忘了,心就变了。所以,人心真的是危险的、不可信的啊!必须要把人心转为道心,发的这个誓愿才能持久、稳定。
道心又是什么呢?“道心惟微”啊,就是表现在非常细微之处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非常谨慎、细心,才能培养起道心。要把道心培养成熟,需要好好护念、好好呵护这一念道心。要呵护到什么程度呢?直到你的心行达到“惟精惟一”的程度。这是要精湛、凝聚到“一”的程度,你才能够一以贯之、一门心思都在道心上。我们做事业、做学问、心性修养,如果都落实在这个“一”上面,那就很厉害了。
古人说:“识得一,万事毕”,真正能得这个“一”,一切事情都解决了。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所以,“得一”就是得道。大道至简,你能把复杂的世界简化到一点,简化到心地这一点上面去,就叫“得一”。
“允执厥中”,就是“惟精惟一”的结果。前面讲过“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就是“允执厥中”的意思。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尽量全面,而具体践行的时候,要尽量恪守中道。在这十六个字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惟精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