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空间换时间
二次创业阶段是一个转型期,任何转型都要付出代价,不是说转就转,而且这个时期的决策经常会面临矛盾与冲突。
例如,从外部招聘“空降部队”,但是“空降部队”是不是就是我们想要的?“空降部队”如果不是高工资,就招不进来,高工资,又带来内部不平衡问题。“空降部队”本身稳定性很差,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等等问题。那么要不要找“空降部队”呢?企业面临着能力转型,面临着业务的突破,而新的能力又无法内部发育,那么外部招聘就是这个阶段的战略性行动。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必要的行动,其实也是时间换空间,通过“有问题”的外部招聘,解决了现时需要的市场突破的新能力问题,同时也赢得了时间,进行新的业务能力建设和新的人才梯队培养。
再如,对队伍能力不满意,但是不放权,队伍永远也成长不起来,放权,又不够成熟,怎么办?只有一条路——空间换时间。认真选择有潜质者,给予责任,赋予权力,在战斗中成长,这必须要做出取舍,通过容忍混乱的空间,换取走向未来较为理想状态的时间。
二、不完美中前进
任何时期的管理都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 “不平衡期”、 “革命期”,如果企业家坚持“完美情结”,会耽误企业以空间换时间的效果,会耽误企业战略发展机遇期,因此,必须树立“不完美中前进”的观念。
在追求完美中,经常能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现象: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公司管理、业务的改进却非常缓慢,就像是我们看到一些人不断地在运动,而跳出来一看,原来他是非常勤奋地在原地踏步。
因此,前进,前进,只要是前进,就是企业要的。日积月累,企业终究会进入到一个较好的状态。如果由于苛求完美,一方面会让大家谨小慎微,不敢开拓创新,另一方面,不能快速决断,快速前进,最终企业会失去时间。
三、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回归系统
这个阶段,企业家还未完成系统思考,对管理的规律仍然处在一个摸索时期。因此,也极易将管理神秘化,总以为存在一种完美的、神秘的管理方法,只要有了它,一切就好起来了。结果是企业运用了不少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不但没见效果,反而使企业更加混乱和低迷。
我们要回归常识,企业要赚钱,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员工要激励等等。我们经常会看到,管理理性十足,经营野性缺乏了,管理制度一堆了,但经营结果缺少关心了,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回归本质,为什么绩效评价失灵?因为目标管理的问题,为什么目标管理有问题,因为需要理解目标的本质内涵等等。我们也经常看到,这些管理系统很多企业都有,但是就是没作用,问题就出在“最后一公里”,对这些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最本质的思考和理解。
我们要回归系统,任何问题的存在,绝对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系统。尤其是这个时期,百废待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是系统性的变革。也因此,企业家形成了自己的如何持续成功的系统理论,这是组织中确立管理建设的唯一公理,可以避免思想林立,相互批判,并且可以避免各类机制相互打架,这样一来,未来的管理建设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才能沿着正确的导向系统推进。当年华为建立 “华为基本法”,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