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使能流程的人才

流程管理虽然要从“以人为中心”到“以流程为中心”转变,要降低对人的依赖,但并不意味着不依靠人,也不意味着人的重要性下降。相反,如果没有人才质量与数量的保证,流程设计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也不会产生竞争力。

使能流程的人才有四个关键点:

​ 1.人才战略:从职能导向到流程导向

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在于通过基于流程的管理变革来升级组织能力,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的能力与绩效表现。流程变革需要优秀人才来牵引,为公司带来组织需要的,来自外部标杆实践的创新模式/程序与方法,否则企业管理变革很难成功。

当年北电倒下的时候,其他企业忙着瓜分其市场与技术时,华为公司却在拼命地抢它的人才。

人才战略的难点在于对人才的识别,人才的识别要从职能导向转到流程导向。企业要基于客户及竞争需求,找到成功关键因素所承载的核心流程、关键活动、承接岗位及该岗位所存在能力差距,输出精准的关键人才需求及人才画像。

然后,企业再围绕管理人才实施选、育、用、留策略,把这些关键人才管理好,企业的流程变革就有了保证,战略成功就有了坚实的支撑。

​ 2.能力模型:从职能专家到作战专家

使能流程成功,就需要流程执行团队中的人才从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帮助流程团队取得业务成功。他要理解全流程业务及上下游接口关系,理解作战场景的需求与痛点,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专业帮助流程成功。

企业需要构建T字形人才能力模型。既要有全流程的广度,又要有本专业的深度,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专业与流程作战进行融合,才能提升流程团队的认识共识与协作能力。

同时,要实现使能流程成功,流程团队相关人才还要重点提升商业思维、市场思维、全局思维等能力。

​ 3.培养方式:从基于职能的培养到基于流程的培养

人才及其专业能力只有被流程所集成与应用,才会真正产生价值。不要基于割裂的职能视角去确定培训需求,而要基于端到端核心业务流程去识别需求,设定目标,否则再强大的专业人才也可能不被流程战场需要,不但产生巨大的浪费,还会致使流程作战失败。

我非常认同一位老师说过的话:“业务流程就是照妖镜,当流程打败仗的时候,一复盘就会发现哪些部门是给力的、是增值的,哪些部门是不给力的、是拖后腿的。”

企业尽量确保培训或培养的能力能够应用于流程,否则就会出现学了一堆的道理,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不仅不适用,还增加了沟通的障碍。

企业人才培训与培养的重点要回到流程、制度及作业层知识与能力上,保证学以致用,对准产出。核心业务流程的流程团队能力强了,流程的能力就强了,绩效表现自然好了。

​ 4.评价方式:从能力导向到价值导向

我见过太多的企业,专业人员晋升是基于资质、知识与能力本身,但忽略了是否带来了业务流程的成功,是否为公司做出了价值贡献。导致人才职级每年不断提升,企业薪酬成本随之提升,但企业的生产力不提升,专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要从支撑流程成功的角度去评价人员的能力,比如研发人员输出技术规范还不够,还要关注技术规范是否带来质量、成本或效率的提升;不仅要关注专利的输出,还要关注专利为企业带来的商业价值;不仅要关注标准化的数量,还要关注标准件的复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