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作业指导书与工序分割

一、所谓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即是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员工作业的标准书,员工依照标准书进行作业。

作业标准是为保证实现产品的规定质量,并在一定标准工时范围内完成作业的标准作业方法,它重点叙述确保品质的过程与方法,并运用各种方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作业标准包含作业品质标准、制作技术标准、作业顺序及其方法即作业手段的标准、检查方法和判定基准、设备参数设定基准、包装样式和方法。甚至零件出库方法、成品入库方法、物料配送方法、不良品修理方法等,均是企业内作业标准涵盖的方面。国内企业通常谈到的产品工艺化,简单地讲,也就是实现批量生产的作业标准化。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包括作业顺序、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重点、使用的工装夹具和消耗品、品质标准、各动作要素所需的标准时间等。一般的情况下会有编制者、编制日期、各方面负责人等记录,如有重新修订还必须做好修订记录,以确保在以后对作业情况的查考。为了方便查阅、修订及更新,保证有效性,还需要对众多页数的作业指导书实现有效文书管理(在此不多叙述)。

作业指导书编制方式一般有两种:

1、在生产线生产产量稳定、节拍一定的情况下,将每工序的作业内容用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固定下来,一个工作岗位一张作业指导书如下图:

2、工序内每个独立作业单元编制一张作业指导书,如下表:

此类作业指导书以动作要素为单位,在进行流水线平衡时作业要素容易分割、组合,使用起来较灵活,而第一种作业指导书的制作方法是将每一工序的作业要素写在一张作业标准书上,当生产线的产能有变而导致作业者的工作内容变动时,作业指导书就得重新制作,此类作业标准书适用于流水线产能较固定,变动不大的作业现场。但是在要求产品多品种小批量化的今天,显然缺乏灵活对应的能力而不太适用。

作业指导书一般是在新产品试生产初期作为一种规定作业员作业指导方法而制定的,它对作业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产品在批量生产时节拍的设定和作业分割的依据,

二、生产节拍(Cycle Time)

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我们知道各工序的时间长短不同,但是决定生产线的作业周期的时间只有一个即最长工序的作业时间(PiTch Time),也就是说PiTch Time等于Cycle Time各工序。

Cycle Time(CT)=PiTch Time=日工作总时间/日产量

如:某生产线的设定日产能为600台,日工作时间为8H,那我们就可以算该生产线的节拍:

CT=8*60*60/600=48秒

即该生产线的生产周期为48秒,也就是说该生产线每隔48秒产出一件(台)成品。

三、如何进行工序分割

算出节拍后,才可以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工序分割,制造企业的流水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它要求对那些工艺流程较复杂的产品进行分工作业,这样既可简化作业,又提高了作业效率。这样我们就必须对工艺流程根据作业顺序进行分割,使每个工序的作业平均化

在新产品批量生产初期,依据日产量算出的节拍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工序分割,以达到流水线平衡。

作业分割的原则:

1、每工序的作业时间不超过设定节拍;

2、不破坏工序的完整性;

3、依照工序的作业流程;

4、流水线平衡度不低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