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库存天数是为了避免厂商延迟到货的风险所需要的天数,所以所有的商品都要给出一天的安全库存天数。第一天是给厂商到货及营业部门补货所需要的时间,第二天是避免厂商推迟到货的时间,第三天是为了避免系统自身的错误。另外,如果有配送中心和其他因素,天数会依次延长。
通过ABC分析法得出销售额70%为A类,70%~90%为B类,其余10%为C类。所有的商品都有一天的安全库存天数,首先A类商品再加一天,因为A类商品不能缺货,宁可多点库存,也不能缺货,这样B类是1天,A类是2天。还有一种情况是,C类是2天,B类是3天,A类是4天。但是笔者不建议将A类商品的安全库存天数做到4天,虽然A类商品的库存保证了销售,但是4天的话库存有点大。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根据企业的特点、库存的要求,包括对缺货和销售的要求,重视哪一方面,就调整哪一方面。
最小库存量是指到货日商品在货架上剩余的数量。我们希望商品到货的时候货架上还有货,不希望卖空了才到货,最好的情况应该是供应商到货的时候,货架上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排面,让顾客看起来货是满的,没有缺货的感觉。当排面要空的时候,给顾客的感觉就是缺货了,他会认为在这里买不到他需要的东西。
最小库存量对销售数量有什么影响?假设平均销量比较好的商品A类商品2L可乐,一天卖68桶,由于没有什么太大的季节参数改变,所以变量系数正常情况下设为1;订货周期为一周三次,因为销量很好;到货天数为一天,即今天订货明天到;安全库存天数是一天,那么最小库存量设成40桶,库存加在途订量暂时不考虑,大家计算一下,我们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68×1×4+40,结果就是312。如果现在把订货周期改成3天,现在是一周订两次货,后面都不变,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结果是多订了12箱货,一箱六桶,多订了68桶。这对可乐公司来讲,不算什么,但是超市库存的压力就比较大了。所以对销量比较大的商品来说,订货周期、到货天数、安全库存天数的影响都非常大。A类商品的安全库存天数可以设成3天,也可将A类商品安全库存设为2天,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考虑。
最小库存量有一个设置原则,首先对于高销量商品,也就是A类商品,它的最小库存量等于货架容量或者是包装数量,两者中取大的。货架容量就是排面量,如一个两层的货架,每排能放6个单品,可以放6排,那么这个单品共计陈列72个,这就是货架容量。如果货架能放12个,包装一箱六个,那就设12为最小库存量;如果包装箱12个,排面只能摆6个,依旧还是设12为最小库存量,因为高销量商品,要尽量避免缺货。对于低销量的商品,我们暂时理解为B类和C类商品,我们把它的库存量设为二分之一包装量再加一。如果包装量等于一,那么我们就把它的最小库存设为二,最小给两个排面,无论好卖或不好卖。好卖的,我们要扩大陈列面,不好卖的给两个排面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