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样把相法变成心法呢?我们后面再继续讨论,请看原文:“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这就更进一步了,从“貌言视听思”这五事中,显发出“五德”来,即五事之正相、内蕴之标准。
前面“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只是排出了一二三四五,实际上是讲我们判断人的认识一个顺序:首先看外貌,这是第一印象;然后听他说话,从言语中去了解他的内相;再看他的眼神,判断其精神状态;同时观察他是否善听,最后根据其所思所虑,判断出整个人的心相状态。那么,“貌言视听思”这五事之正相又是什么呢?它们各自蕴含的中正之德是什么样子的呢?
“貌曰恭”,外貌最中正的内涵、标准,就是一个“恭”字。一个人的容貌仪态,以雍容淳和为,如同儒家推崇的温柔敦厚、和敬宽仁。这个时候,“貌”就不再以五官长相下判断,而是从人的面貌上面所透出来的气质为准。人的外貌气质以“恭”为正。我们跟人接触,如果一直保持和颜悦色、谦恭有礼,那你的人缘一定很好。儒家在这方面特别有讲究。儒家修养里最重要的工夫,要落实在两个字上:一个是“静”字,另一个是“敬”字。儒家修养主静,就是一个人要有静气,这个需要定力的培养,需要在静坐涵养上下工夫。“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有没有涵养工夫的标准。另一个是主敬,尊敬的“敬”字,敬事敬人敬天地,对天地万物都要有虔敬诚挚之心。
首先我们对事要敬。事无巨细,事无高低贵贱,只要是该自己做的事情,都要充满敬意地认真去做,这就是“貌曰恭”的感觉。大家平常做事时有没有这个敬意在?每一件事我都充满敬意地去做,哪怕是泡一杯茶、煮一顿饭、搞一下清洁卫生,我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这样的话,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意义,都会把这份敬意回向到心性的纯粹中去。虽然我只是一个清洁工,只是给这个讲堂扫地的人,但是,把这个讲堂打扫干净以后,来听课的人就有一个干净的、明亮的环境,大家都可以在这里舒心地学习,多好啊!所以像扫地搞卫生这样的工作,也会让人生起敬意来。
对人也一样,无论高低贵贱,我们对每一个人都要保持一个恭敬之心。领导来了,我要恭敬,但是对下属表现出一副趾高气扬、颐指气使的样子,那你这个人就没什么修养。前一阵有朋友从日本回来,说日本的大企业里,快过年的时候,董事长都会带领全体董事会成员,到车间里去给员工们拜年。老板们到每一个员工面前,都是毕恭毕敬地九十度鞠躬,然后说:感谢您又辛苦了一年,请您接受我的红包礼金。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嘛,这就让每一个员工感到,老板这么尊敬我,我要是不好好干,就太对不起人家了。这个就是日本企业家很了不起的地方。
就这么一个“恭”字,就值得我们在平常待人接物中去躬行不缀。俗话讲“拳头不打笑脸人”,哪怕是两个人反目成仇了,如果你能够把真的把态度转过来,见面以后主动真诚地向对方认错,跟人家恭恭敬敬地道歉,效果马上就不一样。可惜的是,我们这些凡夫的我相执著,真的是刚强难化!你劝他先道个歉吧,他马上气哼哼地说:我凭什么要先给他低头?他为什么不先给我道歉?明明是自己错了,但我就是不道歉,看他能把我怎么样?……人如果都这样想,那这个疙瘩就会越拉越紧,永远解不开。
“貌曰恭”,是指一个人内心恭敬而发之于外貌,不是那种貌似恭敬,但内心狡诈阴险的表现。有些人心术很坏,但是表面上做出一副恭顺的样子,那就不是一个正人君子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