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零度思维

零度思维是什么?就是千难万险先求生存,哪怕存在得微如尘埃,也有翻盘机会。

零虽无量,却不破、“不器”(君子不器)。零在数前不增值,零在数后则倍增。求零、归零、位零,是零度思维的三个用途。零度思维的七种武器,跳出营销的经典范式及语境,实用为务,句句可用,无门无派,自成一派。

第一种武器(基点):体量思维。

什么叫大,什么叫快,得有清晰的数字。

做营销,首先要戒除模糊思维,一切以数字说话。有了数字,就找到了坐标系:大到在行业里排第几,快到增长率有多少,以及在市场规模里占有多少份额。

由此,企业的问题与未来就自然浮现出来。

从正确的起点出发,人就不会迷失在观念的丛林。当你回到原点,未来的路也就不难浮现。就此而言,多数人找不到未来的路,并不是看不见未来的风景,而是缺乏回到原点的能力。

第二种武器:范式思维。

即发现并确定一个可以复制的驱动增长的模式。

高增长企业营销都是“最短距简单复制”:从发现客户到说服、购买、复购有一套成熟的打法,并且对这套打法涉及的资源配置、大小、顺序及人员匹配都有把握,即从自发驱动到自觉驱动的增长。

增长速度慢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规模化可以实现却没有实现,核心症结就是范式没有总结清楚,还处于自发随机驱动阶段。

企业必须总结成功经验,比复盘更进一步,要善于找到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第三种武器:模因思维。

借用模因这个词,这是在心智之前的记忆单元,即人类记忆的最小单元。有以下含义:

(1)容易被记忆的信息是极简的,一个关键词、一段旋律、一幅图片、一个场景等;

(2)最小记忆单元有病毒基因,不仅植入记忆脑库,而且可以自动复制(或被激活);

(3)模因是品牌或产品的第一落点,需要大创意。

名人都是病毒,却并非都有模因。借名人提升知名度的新产品、新品牌,大部分只有短期效果。新产品模因化的最经典案例,是小糊涂仙酒。不用重复广告,就能过目不忘,还朗朗上口。

广告效果里的“Day after recall”指标,是衡量模因的指标。

模因思维,是在心智之前的营销动作。

第四种武器:端口思维。

谁是水?购买者是水!不是建渠道把产品推给终端,是找到消费者的动机出口,让购买之水冲进你的端口。

招商会开完,就是无休止的扯皮,招商的钱不是销售额。

养一支从招商里拿酬金的队伍,等于出钱为自己挖坑。

端口有两种:其一,在一个地区,手握100家批零商,50家大中小零售店,产品覆盖率达到85%以上,这个市场就是摇钱树;其二,以网店(官网/微官网、平台旗舰店、微店/服务号等)为唯一端口,聚集粉丝量达到50万以上,网店就是聚宝盆。

端口思维,对消费品、工业品、服务品都适用。

第五种武器:触点思维。

触点就是传播到达率与推广到达率的总和。

触点思维的首要问题是:受众接触多少次信息,才会产生第一次购买?

经验数据如下:如果是一个熟悉的品类,当产品性价比较高的时候,接触2次可产生购买;熟悉品类的高价产品,需要接触5次以上;陌生品类,至少需要3次以上的接触。

工业时代的大众媒体,饱和轰炸是最有效方式,不浪费50%广告费,那50%的效果就不会出现,宝洁式品牌传播就是遵循这个理念。商圈、互联网时代的流量也是这种散枪打鸟的触点思维。

触点就是营销成本,营销的50%问题是因为缺乏触点思维。

深度分销、终端覆盖率之类的渠道战法,也是触点思维。

触点思维,是实现规模化的前提。

第六种武器:机能思维。

在从小到大的阶段,关键人的作用是有战略意义的。每个品牌崛起的背后,都有一群功臣。这一群人是组织机能的推动者。企业要善于识别这群特殊个人(包括外部合作伙伴)。

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阶段,人就是势能,可以因人设岗、因人立法,给关键人最大的自由,用关键人的成功经验,形成组织机能。

老板如果是关键人,就复制老板经验,员工是关键人,就复制关键员工经验。

机能思维,只认效果,不认身份。

第七种武器:奇道思维。

前六个思维都是正道,依循正道完成布局的,采取奇道思维,就很容易引爆。一开始就想用奇道走捷径,大部分走到了绝路上。

奇道思维就是逆向思维、非常规思维。即两个凡是:

凡是同行都在做的,就颠覆之;

凡是顾客习以为常的,就打破之。

只有做到两个凡是,才能让自己弹出竞争对手的射程。

奇道思维不是考验智商,而是考验情商;不是挑战眼力,而是挑战功力。

武功到了极峰时,就不必再用任何武器了,因为他“飞花摘叶,亦可伤人”,任何东西到了他的手里都可以变成武器。营销是一门功夫,而不只是招式。是功夫,就有道法术,即战略、模式、招式。

术无定则,故可借鉴而不可复制;法有常经,故可循理而生术;道有正邪直迂,故决断在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