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出来的三星手机

很多企业都喜欢把次品内部消化,三星也不例外。1995年,三星给高管配备了2000余部手机作为中秋礼物,不少高管抱怨通话不畅,并把小报告递给了李健熙。李健熙很生气地说:“电话的质量至今还是如此吗?也不畏惧顾客,竟然收了钱却卖次品!”他命令把流向市面的不良产品全部回收,并无条件地换成新产品。当时一部手机的价格还很贵,零售价在150万~200万韩元之间,相当于1500美元左右。三星电子的损失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三星最后居然收回了10万部手机,数量之多让李健熙深感震惊。

三星电子从1988年开始生产手机。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三星电子急于不断推出手机新品,无睱顾及品质问题,手机次品率竟高达12%。虽然李健熙一直高呼“以质取胜”,但多数三星人仍然忽视品质,无法从追求数量的陈腐观念中摆脱出来。

李健熙下令手机生产线停产,他亲自前往生产手机的龟尾工厂。15万部手机、车载电话和传真机等次品在工厂的运动场中央堆成了一座小山,其价值在千万美元以上。运动场边拉起了“品质是我的人格,是我的自尊心!”的横幅,横幅下面站着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的管理层。2000多名员工头系“品质保证”布条,神色凝重地聚集在观众席上。

李健熙一声令下,十多名员工提着大锤,开始用力砸向那堆像山一样的电子产品,然后在被砸得粉碎的产品上点火。

后来成为三星手机部门社长的李基泰,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看着倾注自己心血的产品被火焚烧,心中百感交集。但奇怪的是,当推土机碾压燃烧过的残渣时,我好像突然醒悟了,竟感觉那火苗象征着对过去的诀别。”

手机焚烧事件像一颗原子弹,炸醒了沉睡中的三星电子。次年,一直名列韩国国内第四名的三星手机市场占有率立即上升至19%,仅次于摩托罗拉,形象焕然一新的三星手机还挺进了美国市场。再过一年,三星成了韩国手机市场的老大。三星手机的起飞,不仅仅是因为品质的提升,还与韩国开始力推CDMA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1996年,高通分别在韩国和美国建成第二个和第三个C网。当时韩国的通信产业非常落后,考虑到在比较成熟的GSM技术上无法与欧洲企业竞争(华为用了10年努力才追上欧洲企业的GSM技术水平),而选择CDMA这样的新技术则可以快速进入全球无线通信市场,韩国政府宣布CDMA为韩国唯一的2G标准,并全力支持企业投入这一技术的商业应用。三星成了全球首家CDMA手机出口商,一直位列全球CDMA手机老大。三星还垄断了本国的通信设备市场,在全球CDMA市场上也占了很大的份额。韩国CDMA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就产生了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被称为韩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得以恢复经济的希望之光。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战略,推动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资源稀缺、市场狭小的国家,一跃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但“韩国模式”的背后,是政府、银行和财阀之间打造的“铁三角”关系,财阀负债率居高不下,大而不强。这些庞然大物在支撑韩国经济的同时,也绑架了韩国经济,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亚洲金融风暴将“汉江奇迹”打回原形,韩国前30大财阀有半数破产,其中包括韩国第二大企业大宇集团。三星集团亦巨亏22亿美元,其中仅三星电子就亏损6.6亿美元。

到了1997年12月,韩国外汇储备接近枯竭,濒临破产边缘。韩国政府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方案,获得了其提供的570亿美元一揽子贷款。美国资本大量进入韩国,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韩国银行和企业的股份。不可否认的是,外资的进入,也改善了韩国银行和企业的治理水平。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下降,企业也在从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三星集团进行战略收缩,连续出售小汽车、卡车、工程机械、寻呼机、电脑等多个业务版块。三星集团59个下属公司减少为40个,裁员5万,占职员总数的31%。连李健熙个人创业、年盈利近亿美元的半导体厂都卖掉了。三星集团内部全部清除了各子公司之间高达2.3万亿韩元的相互支付担保,从而使各子公司实现财务上的独立运作。到了1999年,三星集团扭亏为盈,处境大为改善。三星集团的负债率从两年前的366%下降到166%,三星电子的负债率则从85%下降到55%。

反过来说,韩国也救了CDMA一命。韩国的手机厂商在此后十年给高通支付的专利费就高达26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有了韩国这样一个样板市场,高通再向其他市场推广CDMA就容易多了。1996年年底,全球CDMA用户规模才好不容易超过100万,但四年后即上升到8100万。

CDMA看似发展神速,与GSM的差距仍然很大。GSM是欧洲电信运营商和爱立信、诺基亚等设备商一起辛苦研发出来的,它们之间共享知识产权,互相免费开放使用。而高通垄断了全球92%的CDMA市场,第一次有一家企业几乎垄断了某个移动通信制式的专利,而且高通还要通过收取专利费来牟利,自然CDMA就打不过GSM。中国政府原本对CDMA是很有兴趣的,有意学习韩国,通过引入CDMA技术扶持中国通信企业的成长,打破欧洲巨头垄断GSM设备的局面,但高通对中国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条件,设备贵、专利费贵、手机贵、技术还不成熟,中国不接受,就大量采购了GSM。中国的支持成了GSM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的关键因素。欧洲人将GSM重新定义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来到中国就被简称为“全球通”。2000年年底,全球GSM用户数超过5亿,其中仅中国移动就拥有近1个亿的全球通用户。

在全球范围内,依据对C网和G网的站队,移动通信全球标准的两大阵营开始成形,一方是美国、加拿大和韩国,另一方是中国和欧洲,这对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星做手机,比借势CDMA更重要的,是它掌控了手机的两大关键零部件:芯片和面板。今天的手机市场上最高端的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三星率先商用并长期居于垄断的地位。而当年三星面板刚起步时使用的液晶面板显示技术(LCD),则是以追赶日本为起点。

1984年,三星电子设立TFTLCD研究小组,开始跟踪液晶技术。1991年,三星电子成立TFTLCD事业部,并于当年建成第一条试生产线。经过十年的技术积累,在占据存储器市场全球第一宝座的同时,三星再接再厉,大举进军液晶面板领域。

液晶面板又是一个重资产、强周期的产业,而日本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李健熙明白,要想在这样的产业里活下去,就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不惜一切代价做到行业第一。但此刻,他面临的形势不比当年做存储器强,甚至还更恶劣。1993年,三星开建第一条2代线。项目刚上马,就赶上液晶面板行业第一次周期性衰退。好处是可以招揽失业的日本工程师,容易获取技术,坏处是整个市场都在亏损。从建立试生产线开始,每年都要亏损1亿美元。连续亏损五年后,迎来的却是液晶面板行业第二次衰退周期。三星逆水而上,又建成第一条3代线,赶上了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三星集团大瘦身,液晶面板业务不仅毫发未损,还加码投入了数十亿美元。1998年,三星建成3.5代线,全面领先只有3代线的日本企业。当时韩元大幅贬值,也给三星带来了成本优势,三星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一,并终于有了盈利。在这一年,李健熙力排众议,在三星集团仍然负债累累、仅三星电子就负债高达160亿美元的情况下,出资4000万美元加入奥林匹克全球顶级赞助商。三星此举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还大大振奋了饱受金融危机煎熬的韩国民众。1999年,苹果向三星投资1亿美元合建液晶面板生产线,戴尔也给了三星85亿美元的订单。三星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占据了19%的份额,LG飞利浦LG飞利浦(LG.Philips Displays):由韩国乐金电子公司(LG Electronics)和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Royal Dutch Philips Electronics)于1999年成立的合资企业。飞利浦于2008年卖出所持股份,该公司更名为LG Display有限公司。和日本夏普分列第二第三,韩国面板企业完全赶超了日本企业。

此后,三星和LG飞利浦两家韩国企业主导了全球液晶面板的投资。2001年,LG飞利浦投资世界第一条5代线,三星紧接着投资了两条5代线。2004年,LG飞利浦建成6代线。三星跳过6代线,直接建成两条7代线。三星电子有个著名的“生鱼片理论”:隔天的鱼片只能以一半的价格出售。因此,三星的液晶面板通过技术领先和大量快速出货来抢占市场。日本企业从5代线的建设开始落后于韩国企业,连曾经被三星视作标杆企业的索尼,也不得不同三星合作共建液晶面板厂。

在半导体产业,后进企业只有逆势扩张,才有可能赶超先进企业。李健熙认为:“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创造工作岗位,这一想法始终没变。”李健熙通过自己的大胆决策实现了组织内部集体决策通常难以实现的事情,在存储器和液晶面板领域多次实施反周期投资,三星才终于超过日本企业,成为全球第一。

既有“小心思”(处理器及存储芯片),又有“大面子”(面板),此外,三星还在闪存、非存储芯片、定制半导体等多个半导体产品线的研究与开发上不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三星手机在硬件竞争上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庞大的电子零部件生产力对它的新品快速迭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2000年开始,三星乘新兴技术之东风,以眼花缭乱的速度,不断向市场推出拥有内置摄像头、MP3播放器和彩色屏幕等配置,以及超薄、滑盖等时尚元素的手机新产品。9月推出的A系列手机,是三星手机真正风靡全球的开始,其超薄加折叠的概念足足比摩托罗拉的刀锋系列早了4年。11月推出的Uproar手机,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播放MP3的手机。2003年的T500女性手机,可以将屏幕作为化妆镜使用。2006年的厚度仅1厘米多的BlackJack,是当时市场上最薄的全键盘智能手机……

三星手机开始对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形成有力的挑战,中国成为三星手机的主战场。

美国眼看无法与GSM竞争,担心失去在国际通信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开始主推自己占优势的CDMA技术。在中国申请加入WTO的时候,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中国必须接受CDMA,中国联通成了“背锅侠”。1999年,联通宣布有可能采用高通的CDMA,高通股票被华尔街高度看好,其价格一年之内竟飙升了不可思议的25倍,从最低7美元上升到了176美元。但中国联通的G网覆盖本来就不如中国移动,现在还要分出一半资源去做C网。联通的C网和G网左右手互搏,C网的用户数只有G网的40%左右,导致连续亏损了好几年。

为了履行对WTO的承诺,中国手机整机进口关税于2002年降至3%,2003年再降为零。此时的进口手机主要来自韩国。相当诡异的是,中国一边在大量进口手机,另一边却出口得更多。中国手机2003年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9523万部,从此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出口国。张毅:《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手机出口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218。绝大多数出口手机都由诺基亚、摩托罗拉和西门子等外企生产,主要出口至美国和德国。中国出口手机的数量超过进口手机数量的三倍,这说明中国的手机产能完全可以满足本土市场的需求。为什么还需要进口手机?一方面,是因为联通的C网于2002年1月开始运营,喊出“手机不要钱”的口号与中国移动竞争,当年用户数量就突破700万,市场对CDMA手机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三星是全球最大的CDMA手机出口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韩国手机的偏爱,韩国品牌比欧美品牌更了解东方人对手机的需求。擅长面板的三星,在中国推出的折叠彩屏手机,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手机成了当时韩国出口中国的第一大商品。

三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机会,早在1999年就推出全球首款中文CDMA手机,2002年获得中国信息产业部颁发的手机牌照,2003年与科健合作在深圳建成中国当时产能最大的CDMA手机生产基地。2005年,韩剧《大长今》在湖南卫视热播,“韩流”在中国风靡一时。韩国手机借此东风在中国热销,三星Anycall手机的性感广告随处可见,韩国的长发美女风行一时,令无数中国消费者倾倒。

为了快速占领中国市场,三星的工程师能够在3~6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一款设计,一个季度开发出8~10个新产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设计周期长达12~18个月,一年才推出4~5个新产品。诺基亚将其全球中低端手机的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来,将其研发效率提高了5倍,才赶上了三星的节奏。当然,手机并不只是把芯片、面板等零部件组合起来就可大卖,三星要想把手机做好,还需要建立更多的战略优势,比如设计。

2005年春,李健熙带着三星核心事业的部分社长参加了意大利米兰的世界家具博览会,一行人整整参观了6个小时。李健熙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消费者绕着展柜逛一圈,能浏览到3万种商品。如果无法用标新立异的设计抓住顾客的心,那么商品就难以出售。商品陈列柜的特定产品俘获消费者欢心的平均时间约为0.6秒(大概是把6个小时分配到3万件商品上,李健熙对数字相当敏感)。若无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让消费者驻足,市场营销战役将一败涂地。”

当然,李健熙并不想买家具,之所以来米兰,只是为了让三星团队感受一下这里代代相传的匠人手艺和精湛设计。逛完家具博览会,回到酒店,李健熙立刻召开了设计战略会议。会场前面整齐地摆放了索尼、夏普、松下、东芝、苹果、飞利浦、汤姆逊等曾获得国际设计奖的优秀产品,以及三星电子的一百多个主推产品。这是一场比较三星电子主打产品和世界名牌产品的品评会,三星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先进产品展览”。

李健熙认为:“从最高经营团队到现场职员都需要重新认识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将三星产品打造成名牌。三星的设计能力尚有诸多不足,除‘随意呼’(Anycall)手机外,其余都属于一流和二流之间的产品。从现在开始,经营的核心不再是品质,而是设计。”

李健熙决定,三星将集中所有力量致力构建独创设计,确保优秀人才的引入,营造创意自由的组织文化,强化模具技术基础。三星原本就在韩国专门成立了设计经营中心,投入500多人组建设计战略和设计研究所,专注于研究设计。此次会议后,三星将全球设计的据点扩大到了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构建了研发各国本土化设计的全球设计体系。

三星推出全球第一部音乐手机、第一款珍珠白色的手机、第一个能挂在脖子上的手机……三星的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横扫从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德国iF工业设计奖、红点设计大奖到日本优良设计大奖等上百项国际权威设计大奖。对设计的重视,让三星手机的品位和档次再上一个台阶。

三星凭借先进的零部件和优秀的设计,不断推出新产品,即使每一款手机都比同等配置的其他品牌手机定价高一些,也不影响其销量,反而在树立起品牌的基础上,让产品销量在全球市场上一路攀升。同时,三星通过奥运会赞助等营销手段成功树立了“动感、时尚、高科技”的品牌形象,摆脱了那种大量生产、廉价销售的规模经营模式。

2007年,三星电子的销售额突破1000亿美元依据财富中文网,三星2007年销售额为1060亿美元,利润为80亿美元。本书中所有世界500强企业的销售和利润数据均出自财富中文网,不再一一注明。,其获利相当于日立、松下、索尼、东芝、日本电气和三菱电机六大日本电子公司之和。在历史上,韩国对日本败多胜少。万历朝鲜战争中大败日本名将丰臣秀吉的李舜臣,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例子。400多年后的今天,李健熙被韩国人视为又一个李舜臣。这一年的第三季度,三星在全球手机市场上以14.5%的份额超越了摩托罗拉的13.1%,尽管与诺基亚38.1%的份额还相去甚远,但已是全球第二的辉煌成绩。此处引用的数据来自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该公司是美国一家主要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的独立咨询公司。不过,三星无人有心思庆祝,因为在这一年,苹果进入手机市场,开启了智能手机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