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原文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赶快停止,不要勉强别人。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就要用这种原则:不喜欢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该怎样对待别人;喜欢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该怎样对待别人。

企业中,经常发生上司与下属工作安排上的矛盾。下属觉得上司言语刻薄,安排的工作多或者无从下手,上司觉得下属推三阻四,执行力不强,于是造成了工作的不畅。那该怎么办呢?要从执行者角度换位思考,想想此工作的合理性,任何要加于别人的言语、行为,首先问自己:这样的言行,如果是我,会接受否?如果不能,就不能这样对待别人。

比如公司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对员工条件苛刻,上下班时间要求、工作量要求、工作态度要求,销售人员出差定位,还有的用摄像头监视等,这些领导也愿意如此吗?如果领导以身作则,可以接受,那就可以全员推广;如果领导自己都不愿意,那还怎么能奢望员工老老实实遵守呢?特权思想的作怪,是很多企业令行不通、执行力差的原因之一。自己感同身受,就会避免盲目乱做一些决策。

一位“培训大师”,在培训时互动很多,并分小组竞赛。获得分数最低的小组要做俯卧撑,手段比较“惨烈”。他自己做不了那么多俯卧撑,但还是逼着分数低的团队在大庭广众之下做那么多,让他们“服帖”。这些损招,就没有想想当事人的感受?

 

冯巩和牛群有一相声《瞧这俩爹》,里面有冯巩对牛群严加管教孩子的建议,吊头发、锥子扎屁股、老虎凳辣椒水等,牛群问冯巩也是如此教育自己儿子吗?冯巩笑了,“自己儿子哪能下得去手啊。”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反映了很多人的心态,要求别人都是一套一套的,对自己那就不一样了。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作战处于下风,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与袁绍秘密进行联络,以备后路。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缴获了这些联络书信,曹操让人把书信烧了。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在绝望时我也会找出路。当时,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追问了。”曹操推己及人,让军心愈加振奋。

我们喜欢“管”别人,喜欢当“官”,潜意识里就是觉得要有人听从自己的了。一天可以宽恕自己很多次,但对别人的过失却不原谅,这公平吗?如果以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以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这样,自己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大的改观,很多事情就可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