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公司曾是家电行业的先行者,从吸油烟机起步,产品发展涵盖灶具、消毒柜、集成厨房等诸多领域。随着国内外电器巨头加入竞争,T公司越发感觉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为此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技术中心从两年前的二十多人增加到八十多人,开发了很多新产品,涉及领域也增加到热水器、饮水机等。
但目前T公司在市场上面的主打产品还是三年前开发的,而且近期又有一款产品因为设计问题被全部召回。因此,CEO责令CTO组织会议探讨并解决公司当前面临的问题。
会议上,技术中心认为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目前项目繁多压力巨大,部门经理却不得不为流程不畅而四处协调;评审会议各执一词,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生产部门认为技术部门把关不严,诸多问题遗留到了试产,多个产品出现反复试产的现象,干扰正常生产。
测试部门认为研发要参与质量控制,不能把问题都留给测试,会造成缺陷遗留。
……
随着会议进行,各个部门彼此指责、互不认同;会议主题一步步发散偏离,但对于如何整改公司现状却没有得出可行的结论。
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它展现了研发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观摩会议时甚至会让人怀疑,问题如此严重的公司居然能够运转下去,莫非是受到了上帝的眷顾?
在笔者的咨询从业经历中,类似的情况很多,即使是赫赫有名的公司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是极其严重的问题。但是这些并不妨碍其在行业中领先的地位:只要保证巨轮不偏离总的航向,及时纠正一些引起翻船的致命问题就可以了,那些数不清的小问题就像寄生虫一样,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完全清除干净的。
反观T公司,确实遇到了麻烦:新产品乏善可陈,按照惯性发展恐怕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而内部管理似乎患上了“大企业病”,问题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可以对公司问题进行批判,谈及其他部门缺点时滔滔不绝,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去解决。
作为T公司研发体系的改进者,针对性的措施是什么?
可以从研发体系的要素及其关系开始分析。如图3-9所示。
图3-9 T公司研发体系改进思路
从业务角度来看,T公司尽管具有明确的产品方向,但是过于分散,资源配置显得力不从心。鉴于产品战略的核心地位,T公司目前最迫切的是对产品进行重新梳理,聚焦到那些最具市场潜质的项目上,让公司现有资源可以充分保证这些产品的实现,而不是全面开花、顾此失彼。
具体到管理体系,实际上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和“用正确的方式做事”。前者需要建立好立项或者规划流程,满足产品战略要求,以及和研发资源的匹配;后者需要优化产品研发流程,并建立项目经理负责的机制,以保证研发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至于技术积累,待到产品获得初步的市场成功后可以逐步进行,目前并非关注重点。
以上是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主要风险有两点:一是在短期内能否完成高质量的产品规划,尤其是对产品线的裁剪,有可能“误杀”掉好的产品,因此对规划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二是能否在短期内树立起合作、协同的工作氛围,这直接影响到跨部门研发团队的运作效果。
回顾上述案例及其解决方案设计过程,我们遵循了“以业务成功为出发点”和“关注重点而非追求完美”两个基本原则。
◎ 案例四: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很多人认为,研发管理有其特殊性,目标设定应该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其中的可达成性,并且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否则就会由于粗暴、刚性的管理方式挫伤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因此研发领域的管理,既要过程,也要结果。
笔者不完全认同这种方式,在特定的场景下,简单粗暴、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某公司在一次设备比拼测试中出现了重大状况:由于设备表现差强人意,客户基本将该公司屏蔽出局。得知结果后公司领导震怒,召集了销售、服务、研发、供应链等部门负责人商讨对策。
销售部门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设备不稳定、某些功能实现不充分,尽管客户关系很到位,客户再认同我们公司,也无法弥补设备中的明显问题。
研发部门认为,客户关注的重点功能已经实现,但是现场的服务工程师能力不足,演示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造成了客户对产品缺乏信心;况且参与比拼测试的厂商也是半斤八两,谁的设备都不是尽善尽美,客户关系不到位,我们自然被客户抓住了小辫子。
服务部门认为,产品本身并不成熟,很多功能的实现比较粗糙,对现场的服务工程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完全化解设备固有的缺陷。另外,发货不及时、到货不齐套,也影响了设备部署和调试的进度。
供应链则认为,由于变更频繁、加之周期紧张,供应链体系已经组成了一个精干团队专门负责此项目,导致其他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误。
……
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进行改善?是不断深挖各种问题的根源、判断各个部门的是非曲直,还是开展流程优化、力图提高运作效率,抑或告诉大家加强沟通协作?
你也许有很多策略。但在这种紧要关头,真正的改进措施异乎寻常的简单。不要过程,只要结果!责成销售主管作为第一责任人,其他部门配合,大家共同努力,务必扳回一城!否则,严格追究其责任。
结果是令人振奋的,该公司最终实现了绝地反击!
为什么此时的流程改进不再重要?
因为在比拼现场,状况和问题层出不穷、加之时间紧迫,我们无法准备出非常成熟的预案:在遵循基本过程的前提下,重要的是团队成员打破常规、通力合作、爆发出最大潜质,才能完成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