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程治理机制构建与运行的能力

流程治理机制我们在前面章节中介绍过了,我认为流程整理机制的核心要素是能驱动业务部门自动自发的运行好流程,这才是流程治理最重要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流程责任人管理机制。

以往发布一个流程或制度,发布了,任务就完成了。对该流程或该制度的落地情况缺乏关注,一旦在稽核或客户审核发现问题后,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就会跟老板投诉:文件早就发布了,为什么不按照文件执行呢?这其中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流程OWNER(责任人)管理制度的缺失。

流程所有者(流程OWNER)必须对流程运行的结果负责,必须关注与流程相关联的KPI,流程时效、流程输出物是否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必须关注流程关联的业务人员对流程运行的满意情况。流程OWNER是业务线条的管控者,肩负着对业务流程运行的管控使命。所以流程OWNER对流程角色有提出要求的权利,并需要对流程执行的情况进行总结,对流程设计的问题进行调整改进。只有大家都按照流程规范操作了,业务过程自然而然也就规范了,才会有好的业务结果,所以说,流程OWENR管理其实是对业务过程的管理。有了流程责任人在流程过程中的管理职责,流程才能真正落地。

流程OWNER(责任人)运行机制需要明确以下规则:

流程设计:很多企业,尤其是流程建设阶段的企业通常认为流程建立是流程管理部的职责,实际上,流程管理部主要是规范流程体系的运作,对流程OWNER做一些引导和辅助流程管理方面的工作,无法实时监控到流程的运行。因为流程管理部不参与实际业务运作,没有管理权限,充当的是流程顾问角色,实际的流程管理工作主要还是要靠流程OWNER。

流程执行:流程OWNER对流程角色有流程考核权限,所以流程OWNER应该负责流程的推动执行,沟通与协调内部的流程问题等。

流程的绩效评估:对新建立的流程需要进行绩效评估,但这一点目前很多公司都做不到,为此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流程考评规则,若流程考评规则能关联到经营KPI,就能体现流程给实际业务带来的帮助。作为流程OWNER应该自动自发的去关注流程绩效,关注流程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流程持续优化:流程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变化,或者是流程本身在设计的时候就不合理也会导致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所以流程OWNER应该持续优化调整流程,流程是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而不是设置障碍,如果发现流程设计不合理或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时必须对流程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