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一生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有日本“经营之圣”之称。
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源自中国文化。当他苦口婆心劝说中国企业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时,实在令我们羞愧,因为太多的中国商人已经失去了中华文化底蕴。稻盛和夫曾这样表白:“我不是经营的圣人,我是个普通的人。我只是努力,从中国的圣人、贤人那里学习他们的思想,然后竭尽全力去实现他们的思想。”
稻盛和夫是日本商界奇才,他27岁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一个人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源自中国文化。当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中国企业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时,实在令我们羞愧,因为太多的中国商人已经失去了中华文化底蕴。稻盛和夫曾这样表白:“我不是经营的圣人,我是个普通的人。我只是努力,从中国的圣人、贤人那里学习他们的思想,然后竭尽全力去实现他们的思想。”
稻盛和夫的精神偶像是同样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特别是王阳明心学),与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的西乡隆盛(1827—1877年)。他认为,领导者应西乡隆盛一样像舍私利、断私欲、行正道。这是西乡隆盛遗著《南洲翁遗训》开篇第一则主旨,上面说:“立庙堂为大政,乃行天道,不可些许挟私。秉公平,踏正道,广选贤人,举能者执政柄,即天意也。是故,确乎贤能者,即让己职。于国有勋然不堪任者而赏其官职,乃不善之最也。适者授官,功者赏禄,方惜才也。然,《尚书·仲虺之诰》有云:‘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德官相适,功赏相应,即此意乎?闻此言,翁欣然应之。”
谈到对这则遗训的感想,稻盛和夫写道:
“这是《南洲翁遗训》开篇第一则。对于身为组织之长的领导者而言,应该将此视为自己行动的指针。
“西乡虽然言及政治,但大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甚至不论多么微不足道的机构的领导者,凡位于人上者均应有此觉悟。8
“作为领导者,基本上应摆脱个人的立场,不允许挟丝毫私心。当领导者的私心暴露时,组织机构就岌岌可危矣。
“常念公司之事,愿意自我牺牲,若非如此,则不能成为领导者。理解了西乡的教诲,我对这一点更加深信不疑。之后疑虑全消,义无反顾将自己整个人生投入于公司经营之中。” 9
无私大道成为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贯穿其整个事业:当京瓷公司股票上市时,他放弃了让自己财富大幅增值的机会,选择发行新股,而收益全部归公司所有;他公开宣布放弃“世袭制”,不让任何亲属进入企业经营高层。后来设立“京都赏”,创办“盛和塾”,前者是为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后者则为向年轻经营者讲授经营理论。
无私欲,行大道是治理天下的根本。《韩非子·主道第五》开篇便说:“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这段话大意是说,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了解万物的起源,研究准则来了解成败的起因。所以,虚静地对待一切,让名称自然命定,让事情自然确定。虚无了,才知道实相;清静了,才知道行动的准则。进言者自会形成主张,办事者自会形成效果,效果和主张验证相合,君主就会无为而治。所以,君主不要显露他的私欲,君主显露他的私欲,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我伪装。
治理国家与企业管理殊途同归——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