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开发一个新产品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对产品进行定位。产品定位需要把握三个层面:
一是产品的消费群体定位,即产品是让什么样的消费者进行消费。
二是产品定位的价格带,即产品实际成交价所在价格带(实际成交价在价格的艺术一文中有详解)。
三是品牌所能支撑的价格带,如何设计产品性价比才更有竞争力。
我们只有把握住产品上市后面临的消费群体、价格带定位、品牌支撑的产品竞争力,才能根据产品利空规律的3×3×3×4公式(这里的3是30%,4是40%,有的甚至超越40%,中高端酒要预留60%以上的空间(相加超过100%了,这个是不能相加的,因为是递进关系,如厂家供经销商至少要加价30%,经销商供终端至少要加价30%,终端零售基本要加价30%,至于40%主要用于渠道促销与消费者促销的费用空间。如果是厂家出,厂家就会供经销商价变成加价30%+40%;如果经销商出,经销商供终端价就会变成加价30%+40%)。
第一个3是厂家经营费用与利润,第二个3是经销商毛利率,第三个3是终端的毛利率,4是厂家或经销商预留的基本市场运作费用空间。其中,终端毛利率与市场运作空间可能还会要求高一些,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来控制产品成本,来确保产品既能满足产品价格带的定位,又能满足各环节需求的费用空间,又能让产品具备高性价比,不会在产品生产出来后因为成本过高而抬高产品对消费者的成交价,或指导零售价,或价格带不变而压缩渠道环节费用或市场运营费用。
所以,一个产品在成型之前必须设计好产品的各个预留空间,严格按照产品价格定位、各环节预留空间进行产品成本控制。否则,一旦产品出来了,再进行产品空间设计,就会改变原来的一切定位。预留空间越充沛、清晰,市场运作起来越容易、越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