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部门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公司各部门的资源投入进行分析建议。
(1)捉襟见肘的市场部门
某公司是属于to B的SaaS行业,该公司对市场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友商,市场的拓展一直不理想。
近两年来,该公司都在存量客户资源中“打圈圈”,失去了宝贵的“跑马圈地”的机会;眼看该行业的“机会窗”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会越来越小,而政策的变化更是加速了机会窗的关闭。该公司对市场的投入严重不足,与公司提到“重视”市场的说法是很不匹配的。这方面,从公司年度对市场的人员、费用投入金额可以看出来。而公司对市场团队的管理要求也很高,控编制、控成本、控费用,要算投入产出比。可以说,市场部门是最为“捉襟见肘”的部门,别的中后台部门,加人的时候,只要和分管领导沟通好基本就可以加,但市场部门却颇费周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审批,需要反复思量,多方沟通。
对于to B的SaaS行业来说,往往机会窗的开启就两三年的时间,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创业型的企业没有占领到应有的市场,就会非常被动,就是花再大的成本也很难掰回来。
(2)市场是非对称性竞争
市场的竞争是非对称性竞争。
什么是非对称竞争?“非对称”这个术语来自于军事领域,就是高维打低维、多维打单维,形成压倒性的优势。非对称竞争的底层逻辑是一种认知差异,有些人努力在高维世界里获取优势,但大部分人还陷在传统的、低维的模式中。因为认知模式上的差异,后者的“低维优势”压根就发挥不出来;而前者的优势却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看到,成功企业在市场上的投入,往往是采用“饱和攻击”的方式,不计弹药量,就是为了获得非对称性竞争优势。市场的投入要用战略投入的视角,而不能用投入回报的视角。因为市场拓展的成果,是不能通过计算的方式得来的,它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决定的,不能用传统思维来“测算”。犹如爱情,是不能通过算计来获得的,即使你多么老谋深算,最终也难获真心。
华为为什么对无人区、新领域敢于投入,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朵云会下雨,但没有云,就肯定不会下雨!
(3)市场是非确定性业务,要用非线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对具有确定性的事情,因为比较了解,看得清楚,所以愿意投入;反而对不确定的事情,看不清楚,所以不愿意投入,反复思量计算,一定要套到某个投入产出模型中。而市场、新技术领域,都属于第二类不确定性较大的事情。这其实是一个的误区。
真正应该精打细算的,是确定性的业务,而不是不确定性的业务。我们应该给予不确定性业务更大的空间和弹性,要更有想象力、更有勇气去投入。市场的投入要采用外部视角,而不能采用内部视角。
外部视角就是看市场有哪些打法有效、你的友商怎么干,反观你自己应该怎么干(不一定是模仿,也可以是错位、差异化竞争)。内部视角就是看内部非市场部门怎么干,然后指导市场部门应该怎么干。这是一种战略决心与意志的较量,是一种认知模式的较量。持续做厚客户界面是企业成功的不二选择。如果你看一家企业的客户界面是很薄的,或者越来越薄,或者其增加的厚度远远低于中后台部门,那这家企业是难以成功的。
HR要牵引公司资源投入的方向,要通过市场数据、友商数据的对比,来呈现这种资源投入的差异,使企业的资源投入更为合理,更能赢得市场竞争与企业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是要牵引高层从非线性的认知模式去看待市场投入,市场是非线性的,它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