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农产品定高价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但实际上,“心理接受度”支撑着高价格,“心理接受度”和“品牌价值”共同决定了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
就笨鸡蛋价格,我曾经访问过很多消费者,大家普遍接受的心理价位是15-20元/斤,太高就难以被接受,这个就是企业定价的参考。
近年来市场上各种新型饮料产品层出不穷,每种饮料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但是却没有好的市场销量,除了产品定位、市场运作等原因外,价格也是关键制约因素。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一款饮料,首先要有饮料该有价格,其次才是某类饮料的价格,这是消费者的衡量价值标准,也是心理接受的底线。同样是梨汁饮料,康师傅、统一的产品卖3元就很畅销,而赵州等品牌尽管提高了产品品质,当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只把价格提高了1元,就很难被接受,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虽然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但是消费升级不等于高价格,消费升级追求的是品质和价格的双提升,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是与价值匹配的价格,与单纯的高价是两个概念。而且从国家大力扶持农业的本意上说,目的不是推高农产品的价格,而是要提升品质,同时,价格合理。
所以,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是两码事,还必须考虑消费意愿。
总之,“提升品质”和“降低成本”永远是企业的两大职责,回首工业化的进程,除了在产品上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外,与此同时,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好,性价比越来越高。
所以,品牌农业也必须要有提高成本意识,把成本(价格)管理当作重要的课题来做,包括种植养殖成本、仓储物流成本、管理运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从粗放经营走向精细化管理,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实际运作中,管理粗放、疏于成本控制,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也是打造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价格上,不能简单听消费者说贵还是便宜,更要看消费者的行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