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新的一年,我再次拜访再起飞公司。
没想到大半年的时间,再起飞公司变了一个样。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再起飞公司的情形,一间间封闭的办公室,有“衙门”的味道。现在则变为隔间式集中办公区,部门经理的办公室也由木门改为玻璃门,宽敞明亮。
走进发展战略部刘总的办公室,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在一面墙上,有一个玻璃白板,这可是一个方便员工随时展开讨论的绝佳工具。
“大半年没见,现在公司面貌改变很大啊!”我对刘总说。
刘总笑着说:“有什么变化?”
“比如,隔间式集中办公区,还有这个。”说着,我指了指墙壁上的玻璃白板。
刘总大笑,说:“这你也看出来了。这两个改变都是月度聚餐时,大家提出来的。以前的办公室设计不利于部门间交流,现在每个经理办公室及会议室都有白板,鼓励大家随时交流,给大家一个透明、开放的空间。”
我说:“看似是小细节,但这才是真正的改变。企业变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或者短期内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一点点的优化。”
和刘总做了短暂交流后,我们一同去见董事长。
“好久不见,欢迎!”看到我,董事长非常高兴。
还没等我开口,董事长拿起正在审阅的文件,递给我说:“我在看各部门提交的工作计划,你看质量如何?”
我一看,与去年相比,进步很大:“非常好啊。”
董事长说:“经过一年多的变革,公司的精神面貌变化非常大。各部门工作的计划性变化最大,经理团队的经营意识和能力提升也比较明显,去年的目标完成得相当不错。”
“这是好事情。”不过,我心里也明白,管理变革对短期经营目标的达成仅仅发挥了一小部分作用,更直接的推动力来自新的业务策略。管理变革会对公司未来整体发展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我问:“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董事长说:“最近,的确有一件事情比较烦恼。经过这次变革,大多数部门有了很大改观,但有几个部门的工作没什么起色。很多部门领导资历比较深,自己占着位置,没做好也不好说,下面的人看不到希望。之前,我们谈到的拧螺钉方法很重要,但现在出现了螺钉打滑的现象。”
螺钉打滑,形象地说明了变革执行无法落地。
我说:“之前的变革,从战略梳理到经营计划和运营计划,再到中高层绩效与薪酬体系,核心围绕‘事’,目的是搭建战略的运营保障体系。现在,要考虑围绕‘人’做一些文章。公司中高层基本上都是从公司创业时一起成长起来的,如果池塘的水不循环,最后会变为一潭死水,企业亦是如此。要多给年轻人希望,建立人才梯队、引进人才,这样才能激活组织活力。”
我接着说:“或许,我们可以看看民营企业的标杆——美的的用人之道。从70年代用北窖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全国人到21世纪用世界人,体现了美的用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美的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还体现在大量起用年轻人,自己培养人才。很多老的创业者能力不足,就退出给年轻人机会,不排外,很好地运用了企业机制效应。美的坚持以自主培养为主,每年大量招聘高校高质量的毕业生,建立和完善自主培养体系,同时引进外部专家型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形成鲶鱼效应。”
“一潭死水,鲶鱼效应。”董事长若有所思,说,“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现在的确到了关注‘人’的时候了。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我说:“无非就几件核心事情:一是从大型现代企业招聘一些见过世面、掌握现代管理意识和手段的人才;二是考虑提拔表现优秀的年轻人作为典型和榜样,可以像美的一样实施大学生招聘计划,自主培养人才,逐步优化人才结构;三是可以考虑建立多通道发展的岗位职级体系;四是建立干部管理机制,要从业绩和价值观双重纬度评价干部,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左能右。”
董事长很认同:“你说的几件事情很重要。这么多年来,公司管理团队比较稳定,原来是一件好事,现在反而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一些人思想陈旧、讲老资格、不学习,很难掌握现代管理方法。”
“引进人才的确很重要。自己否定自己比较难,一定要借助外来血液,否则,即使内部学习能力强,也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接着,我给董事长讲了两个人才引进战略的案例。
万科是民营企业的标杆,非常重视引进人才。2001年,万科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44多亿元。行业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发展机会多、竞争激烈,万科提出了新的人力资源定位:是集团公司管理者的战略合作伙伴,是企业内部变革的推动者,是方法论的专家。
万科高瞻远瞩,提出寻找“千亿”企业的管理者,最出名的行动就是“海盗计划”,即希望通过引进一批成熟的房地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为万科的发展注入活力,为万科推动一系列企业变革提供良好的支持,为走“千亿”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东莞有一家面馆味道不错,就和朋友慕名品尝。味道的确非常好,符合我这个北方人的口味,但餐厅位置很偏僻,就餐环境不太好,拥挤、嘈杂、混乱,唯一的优点就是味道好。
这两年,我发现东莞突然多了很多秦关面道的连锁店,味道非常好,而且就餐环境也不错,服务也很好,运营模式很像广州知名的餐饮企业——面点王。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当时的那家小面馆发展而来的。我很惊讶,一是感叹发展如此迅速,二是转型如此成功。
前段时间,和餐饮业的朋友聊天,才解开我心中的困惑。原来前两年,秦关面道招聘了一位面点王的营运经理,老板非常有魄力,对新人也很信任。从此,小面馆开始快速转型为现代模式的餐饮连锁企业,而且在口味方面超过了面点王。
从小面馆快速转型为现代餐饮连锁企业的故事,我们可以再次感受人才引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董事长说:“好。我也一直认为在干部管理方面出了问题。我现在还有一个困惑,有些中高层管理者无法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但毕竟在公司创业阶段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说降职就降职、说辞退就辞退,会不会引起‘反弹’?”
我说:“要讲究策略。比如,设置缓冲期,连续多少个季度绩效不达标才给予负激励,绩效标准一定要清晰。绩效不好,不一定要降低薪水,只要在下一次薪酬调整周期时不调整即可。”
“你赶紧拿一个方案。”董事长真是一个急性子。
我说:“这样吧,我们还是召集中高层开一次会,让大家达成共识,变革措施实施也容易一些。”
董事长说:“好,刘总安排一下,下周一开总经理办公室会时,专门留出1个小时的时间讨论这件事。”
对“人”的变革更艰难,但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落脚点。企业管理最后的回归,一定是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