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脑风暴法的定义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如今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气氛,由大家“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二)头脑风暴法激发机理
头脑风暴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根据A·F·奥斯本本人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联想反应。
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情感染。
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争意识。
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人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开动思维机器,力求有独到见解、新奇观念。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有争强好胜心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4)人欲望。
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不得批评仓促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三)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
策划与设计的负责人应事先对所议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设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选定参加会议人员,一般以5~10人为宜,不宜太多。然后将会议的时间、地点、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和设想、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一并提前通知与会人员,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
2.热身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使大家得以放松,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主持人宣布开会后,先说明会议的规则,然后随便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和活跃的境界。如果所提问题与会议主题有着某种联系,人们便会轻松自如地导入会议议题,效果自然更好。明确问题,主持人扼要地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时需简洁、明确,不可过分周全,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干扰思维创新的想象力。
3.重新表述问题
经过讨论后,大家对问题已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这时,为了使大家对问题的表述具有新角度、新思维,主持人或书记员要纪录大家的发言,并对发言纪录进行整理。通过纪录的整理和归纳,找出富有创意的见解,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表述,供下一步畅谈时参考。
4.畅谈阶段
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为了使大家畅所欲言,需要制定的规则是:
第一,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
第二,不妨碍他人发言,不去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自己的想法。
第三,发表见解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主持人首先向大家宣布这些规则,随后引导大家自由发言、自由想象,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畅所欲言,然后整理会议发言纪录。
5.筛选阶段
会议结束后的一两天内,主持人应向与会者了解大家会后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以此补充会议纪录。然后将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再根据设计的一般标准,诸如可识别性、创新性、可实施性等标准进行筛选。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种创意的优势组合,是大家的集体智慧综合作用的结果。
头脑风暴法的正确运用可以有效地发挥集体的智慧,这比一个人的设想更富有创意。
(四)头脑风暴案例
有一年,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通信。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应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他召开了能让头脑卷起风暴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
第二,延迟评判。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捧杀句”或“扼杀句”,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组织专人考虑。
第三,以量求质。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而广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
第四,结合改善。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另一个更完善的设想。
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直升机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坐飞机扫雪”的想法,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相反,有一位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调整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扇落。他马上提出“用干扰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提出90多条新设想。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高、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因“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机扇雪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终于在头脑风暴会中得到了巧妙的解决。随着创造活动的复杂化和课题涉及技术的多元化,单枪匹马式的冥思苦想将变得软弱无力,而“群起而攻之”的发明创造战术则显示出攻无不克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