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成长期市场如何走向成熟

现实中,成长型市场并不少见,为什么走过成长期走向成熟期的市场却十分少见?为什么成长市场却在一夜之间打回“老家”?为什么诸多的成长市场生存艰难,生死难断?

深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种误区导致成长期的市场倒退或死亡:

一是拔苗助长性死亡。在成长期的市场没有建立真正成长基础的时候,过早的推动其走向所谓的成熟;

二是老化衰竭性死亡。即对处在成长期的市场始终进行不温不火地运作,这种不温不火的方式导致这类市场的基础无法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根本找不到引爆点使其走到成熟而死亡。

某种意义上说,将空白市场从起步期做到成长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走上成长期以后成长市场如何继续推动,使他们逐步走向成熟期,成为成熟市场。

笔者认为,成长期市场基础决定未来,只有持续地做好成长期市场的消费基础、产品基础,并把这种基础不断地转化为成长期市场成长所需的市场能量,才能抓住时机推动成长期市场走向成熟。

一、消费基础

稳固并持续增长的消费基础是成长期市场成长的内在动力。走向成长期的市场,并没有建立起与现实或后期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消费基础,只是通过前期的市场运作给消费者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一方面,企业或企业的产品只是得到消费者的初步认知与认可,但并没有使消费者产生重复性购买或消费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在具体市场构建出足够大的消费群体。所以,没有足够大的消费群体就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基础,也不可能把成长期的市场推向成熟。

要想给成长市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基础,成长期市场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消费者满意度是市场成长与发展的第一块基石。没有消费者满意度的市场最终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同样,离开了消费者满意度的营销工作都是表面工作。

怎样提高成长期市场的消费满意度呢?从营销工作的角度讲,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现产品与消费需求的无缝化。成长市场是企业经过第一轮的工作,完成了市场的基本运作。但能不能真正一次为基础持续推动成长市场成长还是个问号,产品与需求的无缝化结合是市场得以持续成长的根本点。推动成长市场的持续成长就要通过深入的消费研究和产品检讨,根据他们二者存在的差距完善产品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2)强化终端,狠抓售后服务。即使实现了产品与消费需求的无缝化,也要在强化终端市场运作方面下功夫,只有扎实的终端工作才能保证产品顺利的实现消费。同时,售后工作也是考验成长市场未来命运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这个时期的售后服务工作,没有成长市场完美的售后服务就没有持续成长的成长市场。

(3)消费者的忠诚度。消费者的忠诚度是市场成长的关键,没有消费者的忠诚度其他的一切就无从谈起。要想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消费者满意度是前提。所以,深入做好成长期的市场消费走访、调研与分析,营销人员围绕消费群而不是渠道商、经销商开展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2.扩大消费群体

扩大消费群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利用现有产品实现消费群体的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是加大空白网点的开发,实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是实行通路再造,随着商业模式的变革,传统的通路模式不断被分化和变异,企业或企业的营销工作必须围绕通路再造开展工作。如传统的经销商总是以批发流通渠道为主,但随着终端市场的强大和超级市场的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并抢占这一新兴的市场资源。

(2)利用产品组合扩大消费群。商品化时代是商品丰富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消费者具有主动的消费选择权,企业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围绕主流产品做好产品的组合是扩大消费群的主要措施。

(3)提升产品结构,通过产品档次结构,建立多层次的消费群。

二、产品基础

产品基础是成长市场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障。

企业必须站在成长市场的战略高度做好成长市场的产品基础建设。空白市场可以通过跟风或随大流的产品导入成为成长市场,但成长市场要想成为成熟市场或成为企业的战略市场,必须在产品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只要在产品上建立能够表现出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成长市场走向成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怎么样才能建立成长市场的产品基础呢?建立打造成长市场声誉产品的培育战略。所谓声誉产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即企业或行业的标志性产品。

企业从自己现有的主导产品中挑选出具有明显成长优势的若干产品,赋予其战略使命。不断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让其从普通产品逐步成为区域性名牌产品,最后成为一定市场范围内的标志性产品。

利用区域性名牌产品建立成长市场的产品竞争门槛,成长市场的产品基础就逐步浮现出来了。如方便面行业的区域性品牌“小保姆”,其75克小保姆方便面在其周边的县级市场成为地方名牌后,很多十分强势的企业无论是采取低价策略,还是采取高克重同价的策略均无法改变其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样,南街村的“北京麻辣面”,尽管方便面行业的整体产品经过了很多次更新换代,但“北京麻辣面”始终以其不变的“乡音乡容”在局部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且越显得市场地位无法撼动。

值得提醒的是,不是其他的基础如渠道基础、营销团队基础、经销商团队基础、市场管理基础等不重要。而是消费基础和产品基础是上述基础的基础,只要成长市场的消费基础和产品基础建立起来,其他自然就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