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君子动口不动手——咨询原则与方法

说到咨询师的工作方法,有句话特别适用,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虽然这句话当初的含义与今天讲的工作方法不尽一致,但我们借用到咨询工作中还是比较贴切的,主要是咨询与被咨询的双方都容易理解。这句话,对咨询师而言是工作方法;对服务的企业人员而言就是相处原则。遵循有用的方法,工作少走弯路;遵循应有的原则,工作不出偏差。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君子动口不动手”呢?既是经验总结,也是反面教训。

先说反面教训。

众所周知,某国际咨询巨头公司在中国最初的咨询项目都是失败的,影响最大的要数实达电脑因其咨询而倒闭的案例。网上也不时有文章爆出国际咨询巨头公司在国内无功而返的案例。对于国际咨询巨头公司失败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分析。我从他人的分析中得出一个结论,发现国际咨询巨头公司的咨询师就是违背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工作原则。他们只动手不动口,他们的咨询师动手炮制了一整套方案,然后交给被咨询的企业去执行。他们没有动口——没有充分的沟通交流,他们的方案不是企业人员在咨询师指导下完成的,完全是咨询师一厢情愿的产物。

如果咨询可以照搬照抄方案,咨询公司和咨询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大家都去照搬照抄成功企业的做法好了,照搬它们的制度、流程,不是比咨询师冥思苦想的方案更简单?

无数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咨询师动手不动口的做法行不通!可是,在当今的中国咨询界,靠卖方案、靠复制其他企业固有做法的咨询公司、咨询师还少吗?有人甚至在推介会上、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宣称自己的咨询模式就是复制“某某企业的经验”!就是倒卖自己工作过的公司的固有做法!这是咨询吗?如果这也算是咨询,那么这些中国目前算是成功的企业,哪一家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是已经结集成书?哪本经验介绍不是鸿篇巨制?在书店里,哪一家少了“制度大全”?哪一家没有“规范全书”?

可是又有谁看到过,哪家企业因为阅读了某某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而获得了管理上的成功?很少有企业介绍过复制成功的经验,恐怕也没有人见过这种企业!我没有听过,也没有看到过。

反面教训告诉我们:咨询师动手不动口是不行的!

正面经验告诉我们:咨询师动口不动手才是君子,才有收效!

咨询师动口,就是引导,就是启发。动口就要有听众,动口就会有交流。咨询师动口,才会让企业人员动手。制度、流程、标准、规范……如果都是咨询师动口、企业人员动手的结晶,那么它一定有现实性、操作性,一定是企业人员理解和认可的。

在我们咨询服务的企业中,如果企业人员动手多,项目的效果就大;如果咨询师动手多,项目的收效就小。正因为如此,我总结出来的咨询方法就是尽量动口不动手,把制度、流程、标准、规范的最后成文工作尽量交给企业人员完成。自己参与容易理解,自己参与容易贯彻。如果咨询成果最终都是出自企业员工之手,他们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推动执行。咨询师动口不动手,有利于培养企业人员,有利于项目成果的贯彻,好处多多。

人都是有惰性的,咨询师如此,企业人员亦然。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没有坚守的原则,任由惰性泛滥,当然是动手容易(特别是在电脑复制技术成熟的年代)、抄方案简单!可是,这样咨询无异于犯罪!谁都知道,企业同质化就意味着死亡,咨询师如果让企业都复制成相同的模式,不是等于把企业送到死亡线上?

抄方案于自己轻松,于企业人员简单。企业人员常常有照抄的请求,咨询师也很容易有给方案的冲动。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咨询同行,一定要坚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宁可口动,千万不要冲动!

说到这里,给大家讲个笑话。有个咨询界的朋友,虽然他也主张“君子动口不动手”,但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他既动口,也有冲动,他居然对不肯动手的企业人员动起手来了。他是真动手,对不肯动手而又思想顽固的企业懒汉动手——他曾经动手打人。这也太过了点,严重超越了咨询师的底线。看来“君子动口不动手”,在约束行为这一点上,对咨询师也是适用的。

咨询师要多动口,企业人员要多动手,其前提是双方都要多动脑!智慧碰撞,集思广益,这才是咨询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