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围绕出行服务平台、出行服务模式2个场景主线展开,包含平台搭建、生态搭建、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等核心要素。本书重点绘制各场景主线和核心要素在2025、2030、2035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如表6.8所示。

表6.8 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服务领域路线图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整体目标

2025年,基本完善基础设施,网约车、共享汽车、智慧物流、能源服务等业务逐渐成熟,出行业务从大城市、沿海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内陆城市进行延伸,汽车产业整体利润已经从制造销售逐渐转向服务,提供出行服务将成为车企未来重要的利润来源,出行业务总和占企业产值的10%,网约车、共享汽车、智慧物流、能源服务的占比分别为40%、20%、20%、20%。

2030年,通过打造出行管理平台,让数据、让用户,甚至让其他企业接入,构建基于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车辆信息、地图信息、驾驶数据等资源的共享及汇聚,逐渐开展出行业务向能源服务和Robotaxi等新业务集中,出行业务总和占企业产值的15%,网约车、共享汽车、智慧物流、能源服务、Robotaxi的占比为35%、15%、15%、20%、15%。

2035年,Robotaxi成为主流出行服务业务形态,“智能驾驶+出行平台+出行的网络化”构成未来出行服务商的一个重要的功能要素,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出行用户服务,跨行业提供互联网金融、旅行服务、二手车交易等集合了用户生活各方面的服务,打造出行服务生态,此时出行业务占企业总产值达20%,基本达到生态级数字化阶段,完成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的转型,此时网约车、共享汽车、智慧物流、能源服务、Robotaxi的占比为10%、10%、15%、25%、40%。

出行服务平台

平台搭建

共享出行服务的数智监管、个性化出行需求管理以及平台在线决策优化逐步得以实现。

全景再现共享出行供需时空演化规律,网约共享出行平台的智能匹配、优化调度和动态定价等多种策略动态优化。

企业出行服务的算力、算法、物联、安全等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建设统一平台对各生态合作伙伴的生产设备、监测设备、视频设备等进行实时、全量、标准的数据接入和模型化处理。

生态搭建

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促进出行服务平台运营成本降低,主机厂背景出行服务获得较快用户增长,多模式业态融合。

跨行业出行平台加速融入出行生态圈,出行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为政府监管和平台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以汽车出行场景为载体,拓宽汽车企业出行服务边界,营造互利共赢的出行服务生态。

出行服务业务

智能技术

实现对自动驾驶汽车数据分类分级,并在Robotaxi业务上进行综合应用。

建立Robotaxi出行服务数据分类分级的管理制,实现多场景取代传统人车模式,并扩展出新业务。

环境感知技术等技术得以成熟,Robotaxi各算法精度、可靠性、响应能力和效率可以满足复杂行驶工况和车辆模型参数动态变化的需求。

解决方案

出行服务公司形成管理和控制经营活动的企业架构。

企业对Robotaxi业务及所需技术进行深层次变革与长远战略布局,实现交通设施与网联智能交通系统融合一体化,形成完全数字化的网联自动驾驶交通系统,Robotaxi可替代率达到50%以上。

核心软件技术合作进一步放开,加大商业化推广的方式及力度,遵照政府政策进行自动驾驶商业化市场行为,与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开展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