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一个产品品类,通过研究、论证并找到一个最有优势和竞争潜力的产品品类,把它打造成一个公用品牌,在通过做大产业规模和产量进行市场化运作,打造成区域公用品牌。
以内蒙古的兴安盟为例,兴安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是地级市级别。该盟这几年的产业发展规划有一个口号,叫“两头牛、两袋米、红红火火搞旅游”。其中,“两头牛”的一头是肉牛,另一头就是奶牛。为了大力发展“两头牛”,兴安盟提出了“双百千亿”工程,计划通过构建肉牛全产业链条、奶牛全产业链条,用5~10年的时间,实现产值1000亿元。而“两袋米”,一袋指的是大米,另一袋是玉米,都有种植传统,规模不小。但是其中水稻产业的发展,让兴安盟获得了“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和“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的称号。2018年10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落户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在袁隆平院士的眼中,兴安盟大米的发展就是中国稻米走向国际的过程。袁隆平院士认为,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连接松嫩平原,优质的泉水、肥沃的土地、纯净的空气和充足的光照,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成为举世公认的“旱地水稻”黄金产区。如图8-2所示。
图8-2 兴安盟大米
所以,兴安盟虽然有好几个想突出发展的农牧业产品和产业,但是经过论证和研究,最终确定将“大米”作为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打出了“兴安盟大米”——东北上游、净产好米的口号。
一个地区,采用什么样的区域公用品牌的模式,其实没有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实地研究、论证和策划。
我认为,从区域范围的大小和产业门类的多少来看,区域比较大、优势产品门类比较多的就可以采用“综合性区域公共品牌”模式,有包容性。但是有一个不足,如果不加大传播、宣传力度,人们还是无法对这个区域公用品牌形成正面、积极、美好的认知。因为我们从品牌考虑,优势太多了也就没有优势了,人也一样,如果说他身上都是优点,那就表明这个人没有优点。
从区域范围的大小和产业门类的多少来看,区域比较小、优势产品门类比较突出集中的,就可以打“单一性区域公共品牌”模式,有专业性,能聚焦。比如我们传统认知强的还是“涪陵榨菜”“赣南脐橙”,涪陵只产榨菜吗?难道赣南只有脐橙吗?不是。但是比较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形成一个简单、好记的名字,一说就画面感很强,不用琢磨就明白。
但是,吉林省可是一个省,也主打了一个“大米”品牌,是很有魄力的。通过几年的努力有了很强的知名度,毕竟只传播一个点,传播一个优点能很快让别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