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型”店长相对于“管理型”店长,主要体现在店长个人的“意识形态”是否成熟上。如果说“管理型”店长的工作意识还是停留在“帮老板打工”这一层面上,那么,“经营型”店长的工作意识已经从“帮老板打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为自己打工”上来了。这一观念的转变相当重要。
回到前面讲的那个寓言故事上,“经营型”店长每天的工作显然是有目标的,是不断奔跑的马。如今的职场上,对员工而言,我们也一样提倡“为自己工作”这一职业观,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为自己工作”,你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对店长这样的管理角色来说,能把管理店面、培养下属员工、提升团队整体战斗力、提高销售业绩等,无论大小事都当成是自己的事,体现的不只是店长职业观的成熟,更是一种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管理者,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成为一个令人敬畏和信赖的榜样。
以服装专卖店为例,经营型店长的工作状态和行为体现,与一般管理型店长的表现往往有着天壤之别。
一个普通的管理型店长,总是被日常的琐屑小事羁绊,工作内容无外乎就是检查门店卫生、检查店内存货、查看每天的销售、开晨会、处理日常的顾客投诉和退换货等。表面上看,这个店长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可每个月的门店销售业绩却总是提不上去。管理型店长很少去思考,或者说即使思考过,但始终也没想明白业绩上不去的真正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经营型店长可能每天在店里的时间不确定,但他管理的门店,即使他本人不在,店里的一切运营也同样进展得有条有理。那么,这类店长不在店里,他又会在哪里?在经营型店长眼里,一旦店里的生意不好,销售业绩提高不上去,甚至不增反减,他就会认真思考原因出在哪里。
首先,在店内找原因:导购员对新款服装的介绍技巧不到位?对待顾客的态度不够好?服装的陈列不够引人注目?店内卫生没搞好?灯光照射有问题?播放的音乐让人不愉悦?
其次,在店外找原因:季节性促销产品特点不明显,和其他服装品牌相比,竞争优势不突出?竞争对手有没有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促销折扣和力度够不够吸引人?
面对这些情况,是重新调整店内服装陈列,还是向老板提议准备也做一场像样的活动来提升门店销售,冲击下竞争对手?假如老板不同意做活动,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让门店的人气逐渐旺起来,提升销售业绩?经营型店长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门店销售的总结和分析上,分析自己店面目前存在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竞争对手的热销产品,以及促销活动的策略、创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