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的主题更多的是在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管理者自身的培养和转化。这应该就是全球管理理念的最核心的方向。
比如,人的成长环境是倡导内敛、低调的,那么这种气质或性格适合做管理吗?怎么管理开放、创新型的企业?如果不适应,那么作为管理者的个人怎么办呢?转化自己,还是坚持本色?这些都是多么美好和深刻的话题啊。就如探讨一个管理者的气质、性格和适应性及转化,这不仅是企业的问题,也是他个人的幸福问题。一个人的工作的适应、喜爱、成功与否,对他的生活及幸福感是多么重要啊。
《哈佛商业评论》对社会责任的探讨同样美好和深刻。比如,在企业里设置社会责任战略和执行官,表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工作的真诚和执行上的决心。企业还可以从承担社会责任的三个层次上看见自己的位置:做慈善,企业内部福利、节能等,企业核心业务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因此,可持续地、真心地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把核心业务和绩效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单纯的慈善,或做与自己的业务无关的公益事业,不可持续。责任感也许不是很强烈。
可持续才是真心的善,而不是情绪的、情感的发泄。
捐款比较省心,而与核心业务结合的公益慈善事业最费心。
比如,一家连锁洗衣店如果是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下做慈善和公益,就应该把所有的慈善公益资源投入节水、环保或服装厂的环保、对人体健康等方向上,还可以关注在促进儿童服装的健康指标达标、管理、提高等上。这些都是与洗衣店的核心业务紧密相关的事情。
显然,企业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感、经历做慈善公益,远远比帮助服装厂促进其儿童服装的健康指标达标,要轻松得多。
像《哈佛商业评论》这样深刻而正直的探讨,其实是在带动全球企业走向真实的善和正义。他们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评论,在撕破伪善和阴暗的自私心的面具,以及肤浅的自以为是的善和正义。
谈论企业的进步,也就是在谈论人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