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绵城市——海绵园区

被俗称为给城市敷上“保湿面膜”的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11-5所示。海绵城市借鉴日本、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2015年4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地区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图11-5 海绵城市立体构架

据悉,国内首个海绵城市产业园——泰宁海绵城市产业基地于2015年11月在北京昌平区开工建设。该产业园不仅在设计和技术应用上全面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而且在功能上助推海绵城市产业的蓬勃发展。该产业园由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满足绿色建筑整体绿色二星、局部三星的设计标准。在园区设计中,融合了屋顶、广场等不同下垫面雨水收集技术,以及雨水花园、浅草沟等多种海绵技术。园区将汇集海绵城市相关的产业联盟、研究院、海绵基金、投资公司、建设集团等多个平台要素,旨在为海绵城市巨大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快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

【案例】江西安源五陂海绵小镇

海绵小镇位于江西萍乡市安源五陂镇,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总占地面积5.35平方公里。海绵小镇是江西省首个以深厚人文和水文化历史遗产为底蕴,集海绵科技产业、滨水旅游、田园观光、康体运动、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海绵休闲小镇,如图11-6所示。

五陂镇原是五陂下国营垦殖场,历来为农业重镇。拥有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有几千亩森林资源、万亩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中科院院士颜龙安的杂交水稻实验基地也在这里。依托于此,海绵小镇的休闲农业片区将发展为安源区最大的农旅片区。

图11-6 江西安源五陂海绵小镇

五陂海绵小镇以打造“七个一”为目标全方位注入海绵元素:即一个海绵产业总部基地;一个海绵产业创新创业福地;一个海绵城市咨询部;一个海绵产业信息平台和互联网销售平台;一个海绵技术、产品展示馆;一个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基地;一个全国海绵产业永久性论坛。在空间布局上,以“一带一核四片区”的发展构架,建设产城融合的典范。“一带”即“十里花溪”滨河海绵景观示范带;“一核”即特色小镇核心建设区;“四片区”分别是幸福海绵家园示范区、山地运动拓展区、休闲农业示范区和宗教文化体验区。

海绵小镇建设牢牢抓住“海绵产业”这个关键,以“双创”为目标,积极引导、培育海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形成独具特色的海绵产业形态;要坚持生态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打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要高标准、高质量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真正将海绵小镇建设成“山水田园养生地,产城融合海绵镇”,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小镇全国样板。

海绵园区抑或海绵小镇的规划建设,通常的原则为:

1. 园区或小镇自身是基于海绵城市的空间与建筑规范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的;

2. 园区或小镇聚集海绵城市上下游单位/机构,实现产业链的搭建与自循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己先“海绵”再去造就“大海绵”。当然,一些规模大的产业新城会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和规范来规划建设,产城内并不一定非得集聚海绵城市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例如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的天津中新生态城,打造了一个产业多元、业态丰富的产业新城、文化新城和生态新城,但并未主打海绵城市相关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