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化理念

华为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让很多企业关注企业文化和华为的文化理念,在做咨询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企业提炼文化理念,最后往往不自觉地回到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理念上,而对于众多企业“模仿”华为文化的做法,任总认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的经验,别的企业也能学习。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现实中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化理念?笔者的观点是:企业经营有普适的公理(文化理念的一部分),但没有一模一样的文化。

(1)普适的公理

所谓普适的公理,主要阐明企业性质、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为谁而存在、如何持续存在的规律,在哪个企业都适用。

任何事物都有其第一性原理,这个原理是由其根本性质决定的,企业经营也一样,只要是企业,一定都有企业的根本性质,遵循企业存续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企业公理”。例如德鲁克说的:“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它有且仅有两项基本职能:一是营销;二是创新。”12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客户导向、持续创新”的理念,这是企业发展的两条基本公理。

(1)独特的文化

企业虽然要遵循企业存续发展的一般公理,但公理只是企业理念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企业还会延伸出更加细致的理念。因此,企业不同,看重的文化理念也不同,在文化理念方面我们无法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即使理念高度相似的两个企业,从理念到落地,经过领导者、员工、客户、合作者、社会大众等相关因素错综复杂的作用,最终形成的也是千差万别、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

所以,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着重提醒:“我们并未发现任何特别的理念内容和成为高瞻远瞩公司息息相关。我们的研究显示,理念的真实性和公司持续一贯符合理念的程度要比理念的内容重要。不管这些无形的因素有多重要,都不足以造就出高瞻远瞩公司。高瞻远瞩公司的根本在于转化核心理念和独特追求进步的精神,使之融入组织结构的所有层面,化为目标、战略、战术、政策、程序、文化习性、管理行为、建设蓝图、支付制度、会计制度、职务设计。一句话,化成公司的一切作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