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产业本质特征

IT产业具有哪些本质特征?我们都非常熟悉三星的“生鱼片理论”:意思是说,当你抓到高档鱼的第一天,在一流的日本餐馆里能卖个好价钱。如果这些鱼没卖完,等到第二天就只能以一半的价格卖给二流餐馆,而到第三天就只能以1/4的价格卖给三流餐馆。如同我们前面提到的ZARA的例子,IT产品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时尚服装类似的特点,即产品如果不能尽快销售给消费者,就会像“生鱼片”一样迅速而大幅度地贬值。因此,“速度”不能不说是IT行业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

戴尔快速崛起的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即是基于对这一产业特征的深刻理解以及由此形成的创新模式。同三星、戴尔一样,著名华人企业宏基电脑基于对这一产业特征的理解,创造性地提出“新鲜科技”概念,构建独特的“中央厨房+快餐店”模式,快速响应全球消费者需求。

大道至简,当从根本上精确地理解和把握了产业本质特征,企业的价值创新就具备了坚实基础。问题在于,简单问题复杂化易、复杂问题简单化难,真正理解和把握行业本质的人总是寥寥可数。深受敬重的企业家张瑞敏曾经多次深有感悟地谈到禅宗的三个境界: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门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因此对产业本质的参透和洞察不仅需要企业家独到的悟性,而且需要深厚的积累和艰难的历练,这也是“洞察产业本质特征”以及以下各条“产业洞察”模式创新路径的真正难点所在。

在洞察产业本质并据此实现模式创新上,麦伯良带领的中集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同样是一个优秀案例。

中集的产业逻辑

在产业界,中集以其卓越的全球市场地位赢得广泛的尊敬。16年时间,中集在世界集装箱市场的份额从1994年的6%上升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大集装箱生产商,份额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总资产超过640亿元。今天,中集已经获得干货集装箱、罐箱、冷藏箱和机场登机桥等项业务的全球第一,并正在谋求和接近半挂车业务全球第一的位置。中集和业内老二胜狮货柜形成了集装箱制造业的双寡头格局,而这是世界集装箱产业50年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中国罕有在全球拥有产业控制力的企业,中集无疑是产业界的骄傲。

分析中集的成长历程与成功要素,有三个方面不能不谈,这三个方面体现了中集对集装箱产业的独到理解,和战略上的大赌大赢。

第一,积极的产业并购整合。中集的产业理解与众不同,大部分分析人士都在强调集装箱行业周期性的起伏特征,而中集却基于长期趋势观察,认为集装箱是一个一直向上的持续增长性行业,而且中集必须形成绝对的全球市场领先优势,“我们相信在集装箱这样的行业,只有把市场占有率扩大到足以影响行业内的主要客户时,企业才能生存下去。”基于这样的认识,中集不仅在海运低潮来临、行业最不景气的时候仍然坚持进行持续不断的扩张,而且在“掌握核心优势然后持续低成本扩张”的思路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并购整合,通过“先承包经营再收购”、利用无形资产降低并购成本等一系列低成本扩张策略,先后收购大连、南通、新会、天津北洋、上海远东、青岛现代等十多家集装箱企业。率先进行的产业并购整合成为中集迅速崛起和后发先至的重要原因,当原本强大的日韩企业意图收购国内集装箱企业时,却发现中集早已捷足先登,失去整合先机和规模优势的日韩企业在与中集的全球市场交锋中只能无奈败北。

第二,以中国优势为依托的全球营运体系。毋庸讳言,中集成功的初始逻辑与国内众多制造企业并无太大不同,它成功地把握了全球集装箱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产业机遇,它的初始成功也是构筑于低廉的劳动力等制造成本优势之上。然而与众多企业不同的是,中集在“中国优势+全球视野”的创新逻辑下不断超越要素层面的中国成本优势,通过卓越的技术创新和运营创新构建起在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上的独特竞争力,从而实现了竞争力“由外在到内在、由相对到绝对”的跃升。麦伯良坚定地认为中集的核心业务都要背靠以中国优势为依托的全球营运体系,这使中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中集成就“世界第一”的真正基石。基于这样的产业理解,中集在进入的每一个业务领域都将目标集中于全球主流市场,通过赢得主流市场和主流客户构筑起高屋建瓴的战略优势;中集更为看重自己在全球产业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为看重自己在设计、技术、工艺等方面能否引领产业变革潮流,而不单单是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中集成功地与全球产业巨头合作,通过精妙的战略设计迅速获得主流技术;中集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近千种材料的比质比价,坚持不懈地一项一项寻求全球采购最低价等。

第三,横向拓展而非纵向整合的战略选择。中集对于产业风险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处于同一风险周期内的纵向整合往往对风险有放大作用,中集对于同一产业链上的环节并不太愿意直接介入。”中集每年的钢铁需求相当于一个中型钢厂的年产量,但中集坚持拒绝进入这一上游环节,认为产业纵向整合将导致风险集中和放大。相反,看到集装箱业务顶点的中集选择了横向拓展,即“处于不同风险周期的相关多元化”路线。2003年中集大举进入半挂车行业,与当年打造集装箱产业相似,通过大规模并购整合策略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卓越运营优势的平移,三年时间迅速成为国内半挂车市场第一,并正向全球第一迈进。半挂车市场规模约为集装箱的3.8倍,进入半挂车行业不仅使中集有效化解了处于周期性变动的单一产业面临的产业风险,而且为中集拓展了一个空间可观的新的业务成长平台。

由此看来,与米塔尔在许多方面颇具相似的是,中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基于独到而深刻的产业理解,例如全球化的产业大势把握,例如立足主流市场的业务布局,例如超越资源要素层面的成本竞争力培育,例如大规模的并购整合策略等。基于产业洞察的成长模式创新、敢于进行战略大赌的魄力与坚持、内在的运营能力与竞争优势培育是中集成功的三要素,也是模式创新者实现价值增长的核心逻辑。

需要指出的是,在“产业洞察”思维路径上创新者往往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为产业本质、产业趋势通常是最先只被少数人认识,有的时候甚至完全靠的是一种直觉。此外,对产业的理解洞察与取得最终成功之间相距遥远,很多时候企业失败并不是栽倒在“产业理解”上,而是由于战略设计、运营体系、组织能力甚至是时运与机缘等各种因素。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家面临着真正的心志考验,他们最大的困局是:不全力以赴、不坚持到底很难取得真正成功,而全力以赴和彻底坚持又会使自己背负上巨大风险,有的时候先驱与先烈之间、大赢与大输之间真的就是一步之差。这正是创新者的艰难,也正是战略上强调“大赌大赢”的重要内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