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International Busines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Japan《日本的国际商业并购》

2015年上半年,日本企业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也创出了新高。日本企业为何在日元大幅贬值之际仍然如此“疯狂”呢?打开这本2015年出版的《日本的国际商业并购》,并加以细嚼慢咽,您将从中得到满意的答案。

长期以来,让日本企业进军海外且得以长袖善舞的主要方式一直是绿地投资。直至2000年,海外并购在日企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仅为两成,而到了2010年则骤然增至六成,这种战略转变因何而来?对日本经济进行长期关注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拉尔夫·比本罗斯教授,在这本书第一部分中将日本的进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将实验结果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读者进行了展示。在随后的第二部分,这本书将日本并购发展史至于长焦距镜头中仔细审视,并辅以一些典型并购实例的剖析,让读者对为什么日本会大量出现并购及日企为并购做了哪些准备等问题一目了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如埃利诺·威斯特尼所言,“日本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如果不对其国际商务领域进行关注,那么这项研究就是不完整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如今正持续升温,德国、日本等国成为最受欢迎的并购目标国。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的并购交易数量达到26宗,中国成为日本企业的最大“买家”。那么,中国企业可以从这本书所做的实证研究中,对日本资本市场的行情及规律一探究竟。例如,第四章中对日本零售市场近期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和研究,并给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我国进军日本市场的投资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借他山之石,悟攻玉之道。”“他山之石”在本书中,是指日本的并购模式和经验教训。透过这本书,读者能够用放大镜对日本的一些典型并购实例进行深入的探视,并从中总结出日企常常采用的并购模式和措施,从而领悟到在国内国外并购战场上的制胜法宝,以避免在日后的并购活动中走弯路。

回顾近两年中国企业豪掷资金大举收购海外企业的举动,不禁令人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那时,日本企业在美国大肆收购“炫耀性资产”——从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到洛杉矶的贝尔艾尔酒店。然而,在买下它们没几年,日本买家就被迫将其亏本出售。据统计,日本那段时期在美国地产市场损失了4000亿美元。对此,不少人担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会步日企后尘。如果了解日本这段并购史并吸取其留下的经验教训,中国企业在未来全球并购市场会更加谨慎和机智。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分4个专章对并购中的人力资源重点问题进行系统讨论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尽管雇员外派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但是收购方仍然会有这些疑问:“总部应该将本国员工外派到外国的子公司吗?”“依靠被收购公司当地的高管是否会更好?”对于日企而言,这些是必须重点讨论的问题。日本企业的管理风格与西方国家的大有不同,如何做到因才施用、各得其所,则显得尤为关键。针对这个问题,这本书详细地讨论员工外派的许多细节,并提供了其他一些可供选择的灵丹妙药,因此堪称一本跨国企业高管的必备指南。

不同于其他并购类书籍对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论述,这本书独辟蹊径地提出“目标企业的员工会对新公司有着更高的组织认同感”这一观点,认为一些年轻的员工会将并购视为职场晋升的一次好机遇等,着实让读者眼前一亮。

此外,谈及企业文化问题,作者采用了荷兰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用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的5个文化尺度,并结合日本企业的情况搭建出一个有效的企业文化培育架构。的确如此,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管理文化,你不仅要有关于这个国家的知识,还要对它的文化有一个完整概念,并且能够心领神会,而这本书第三部分内容的阐述与这几点十分契合。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少有的调查日本国际商业环境的公开出版物,特别是提供了日本并购市场的最新概览。书中精心挑选的研究案例和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日本企业系统的内部运作。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日本并购市场的读者,这本《日本的国际商业并购》将成为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