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制造交付是指销售部门提供预测,采购部门基于预测提前准备好物料,生产部门接到客户订单后按订单生产。订单制产品的交付周期:从接到订单到产品交付给客户,包括订单评审、订单排队周期、生产周期、质检周期、成品运输周期。其中,订单评审、生产周期、质检周期、成品运输周期都是相对固定的时间,但订单排队周期是动态的,与客户优先级、当前的待生产订单数量、设备切换的限制等相关。一般企业都是按照平均排队周期时间加上订单评审、质检、生产、成品运输周期等作为标准交期。
这种模式的有4个难点:
(1)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对承诺交期一直未达成共识,主要是“订单排队周期”未达成共识。
(2)紧急订单的响应周期,如果标准交期是10天,重要客户下达了紧急订单,生产是否要响应。
(3)生产批量问题,接到客户订单是严格按订单需求生产还是可以基于销售预测将整月预测的产量全部一次性生产出来或者按照一个固定批量进行生产。
(4)采购部门是严格按照成品预测进行物料采购还是基于历史物料的实际消耗进行物料采购。
不同产品线的切换时间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不同产品之间的切换时间基本是接近的数值,如表2-1所示,这种情况下排产时A、B、C产品顺序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表2-1 不同产品之间的切换时间基本是接近的数值
产品A | 产品B | 产品C | |
产品A | 0 | 1 | 1 |
产品B | 1 | 0 | 1 |
产品C | 1 | 1 | 0 |
第二种是不同产品之间切换时间不同。这种情况下排产就要考虑生产的先后顺序,钢铁化工等流程行业这种情况很多。如表2-2所示。
表2-2 不同产品之间切换时间不同
| 产品A | 产品B | 产品C |
产品A | 0 | 1 | 2 |
产品B | 2 | 0 | 2 |
产品C | 3 | 4 | 0 |
如果每天产品之间切换工时差异不大,而且每天生产结束都要进行设备清洗,因此排产周期可以采用:平均未投产的欠单数量/单日产量。多数流程制造公司的月均产能大于月平均需求,因此未投产订单主要是需求集中导致的,例如每周需求7000件,但几个客户都是周一集中下单,订单需要排队投产。因为历史上销售部门习惯在ERP中发货时再创建销售订单,因此无法分析客户订单集中度,目前可以简单设定排产周期是2天。这么做是因为多数公司很多产品是备库制,有一定成品库存,因此订单制的产品可以优先排产。这样考虑到生产1天,质检3天,成品发货1天,可以设定交付周期是7天。
如果产品切换工时较高,而且不同产品之间切换时间不同,需要按轮次排产。例如某条线有20种产品,分别是3种颜色,浅色切换成深色工时较短,深色切换成浅色工时较长。因此先排浅灰色产品,然后是灰色产品,最后是黑色产品。这里假设轮次周期是10天,就是每种颜色10天生产一轮。如果某低需求产品接到订单,例如浅灰色的产品A,如果此时产线正在生产该颜色产品,那么可以插单,排产周期是2天,如果刚好生产灰色的产品,那么就要到下一轮排产,排产周期是8天,加上生产1天,检验2天,运输2天,给客户的承诺交付周期是13天。如果销售承诺给客户短于这个交期,或者引起紧急插单增加了生产换线时间,或者不能按承诺交付。
表2-3 按轮次排产
| 需求占比 | 切换时间(小时) | 排产时间 |
浅灰 | 30% | 1~3日 | |
灰 | 40% | 1 | 4~7日 |
黑色 | 30% | 2 | 8~10日 |
浅灰 | 30% | 3 | 11~13日 |
灰 | 40% | 1 | 14~17日 |
黑色 | 30% | 2 | 18~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