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1:三福百货:中国“自营买手集合百货”的“隐形冠军”

1.背景

1992年11月19日,三福百货的前身 “融新百货”成立,1994年3月三福百货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伊始,即以“顾客、员工、社会”为经营宗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成长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始终奉行“顾客第一”的理念,使公司在十余年的时间里稳健、持续发展。经过十八年的发展,至2011年12月已拥有了7个终端大区,下属共计五百余家连锁商店,一个培训中心,三个商品配送中心。

公司使命:让年轻人轻松享受时尚生活——easy life easy fashion 年轻人:在城市生活的15~35岁的青年。

(摘自百度百科“三福百货”词条)

三福百货作为中国“自营买手集合百货”的“隐形冠军”,并不为业内人士所熟识。在许多人看来,三福百货和其他的“街边打货店”一样,不过是一家单店仅几百平方米,卖着男女服饰、化妆品、饰品、杂货等年轻人喜欢的杂货商店而已。其市场地位、门店网络、销售规模远,远不如优衣库、ZARA乃至名创优品有影响力。

但实际上,三福百货全国连锁门店其实很早就突破了500家,营业额也很早就超过了30亿元。而且在全渠道经营方面,不但在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平台上拥有网店,其PC商城、独立APP及微信商城也很早就上线了。

在全渠道营销环境下,当中国所有百货都面临“联营之厄、单品管理缺位”的问题与挑战时,这家秉持“让年轻人轻松享受时尚生活——easy life easy fashion”的自营百货,估计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成立伊始就采取的自采自营、单品管理模式将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图5-1三福百货的官方商城首页

从其官方商城上看,其产品线不在一般联营百货之下,主要聚焦于15-35岁的年轻客群,商品组合相对清晰,属于独立垂直的B2C网站。

2.现状

业界对三福百货的印象,除了感觉这家企业低调、发展迅速,同时也认为它“在企业规范化建设、零售IT应用方面敢于投钱”。据了解,在促进企业规范化建设方面,企业自始至终都跟一些高校、智囊机构保持持续的沟通与合作关系,这确保了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同业中仍始终保持着领先的规范化优势;在IT系统的持续升级改造方面,公司先后斥资数千万,找来IBM为自己开发构建了一套领先于同业的IT系统。这种敢争先、敢试错、敢投入的风格,为企业顺利应对各发展阶段中的行业变化与挑战,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三福百货采取的是直采、直营的自营模式,其线上线下的库存系统很早就打通了,线上线下的货品、销售、库存等在线上线下二端都能实时监测到。

公司的优势在于其密布全国的实体网络门店。通过线下实体门店的引导,每年可以为线上商城带来近千万的新会员。当然,这些会员有多少能转化为线上流量及重复购买率,就要看其运营水平了。

不过,三福百货的全渠道营销还是遇到了不少挑战。虽然其商品库存已经全部打通,且所有门店均为连锁自营模式,不存在其他联营百货、代理制品牌在进行全渠道营销时所遇到的“跨企业主体协调”问题,但由于线上线下销售的考核机制还未完全调整到位(实体门店配合线上销售发货不计为实体店销售业绩),因而导致某些实体网点邮寄时积极性不高,且存在商品实库虚库不符(如登记有的号码,实际盘点没有,或登记的与实际颜色有偏差)等情况。为了解决线上线下协同问题,目前它采取的是线上下单、总部(仓)发货的形式予以应对,尽量避免线上销售占用线下的货品存量,影响门店销售。

此外,由于南北区域不同、城市不同、商圈不同,门店所适销、组合的商品也不尽相同,而且线上线下的客群、消费偏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线下的畅销款未必能成为线上的爆款,因此不同渠道货品的选择仍需要独立规划与甄选。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商圈的门店规划不同的商品组合,一向是三福百货企业的特长,但在全渠道经营的背景下,多渠道商品的组合规划与针对性运营,显然对三福百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趋势

在网络商城上线几年之后,虽然公司线上销售(进、销、存、支付、物流、售后等)流程已基本上全部打通,线上年销售额也达数千万元,但投入产出比,“离公司期许仍有较大距离”。

但是,三福百货的运营柔性、自我调整,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远在其他同业之上。从建立连锁的临街门店开始,到随着购物中心崛起,将实体店网络逐步从街店转移到购物中心内,再到顺应电商发展趋势,发展全渠道营销……

当前,中国零售行业的整体趋势都在“强化技术配置”,三福百货对此也正积极做出反应。首先,它从IBM高薪挖来了技术高管担任集团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线上线下的整体业务。其次,在原有技术部门的基础上,大肆网罗技术人才,扩大开发团队,以确保公司能实现各类系统的自主开发。

另外,在产品线方面,公司从原始的批发市场、工厂采购、供应商供货模式,向买手定制模式转变,并实施自有品牌开发策略等。

对三福百货而言,线上线下供应链的打通已经不是问题。其未来运营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向名创优品(日本品牌印象、“高颜值低价格”形象)、优衣库(商品/品牌风格一致性、商品品质、相对合理的价格)、ZARA(全球化品牌形象、高设计感、相对合理价格)等这些企业,以提高企业高价值、低价格的“市场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