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何做好人才备份

(1)团队leader要做好内部人才备份

同样作为公司内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如何为我的团队做好人才备份?
有这个想法,可能是源于我的个性中,对微小的变化比较敏感,对有风险的事情有着天然的不偏好。
我总认为,自己要为团队潜在的人才变动或流失风险提前做好准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五年前我担任一个十余人的人力资源团队负责人时,就开始思考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后来当我管理的人力资源团队达到150多人时,仍然不断思考与践行。

(2)横向的人才备份

当时,我采取了两个做法:横向人才备份、纵向人才备份。

先讲横向岗位的人才备份,就是同一层级的人才是可以相互备份的。比如:经理级/主管级的人才相互之间是可以实现备份的,专员级/助理级的人才相互之间是可以实现备份的。具体的方式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轮岗:对在某岗位上工作满一年以上的人员,在评估其能力、征求其意愿后,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一人兼多模块:在经理/主管级,我通常让一个人兼着2-3个模块,或者兼着HRBP的角色,这样他们就具备了工作经验的多样性;专员/助理也可兼着支持或协助多个模块的工作;

项目工作相互支持:当一个模块的同事有大颗粒的项目工作时,会请其他模块同事在某个时间段重点进行支持,这也有利于同事间了解彼此的工作;

轮流培训赋能:让不同模块的同事分别给整个团队进行赋能,这个赋能更多是其岗位相关或其擅长的工作,可以利用部门例会的时间组织,或组织专项赋能会。

 

(3)纵向的人才备份

接下来讲一下纵向岗位的人才备份,就是每一条职能线或专业模块上,下一层级的同事可以接替上一层级的同事。比如,实习生可接助理/专员,专员/助理可接主管/经理、经理可接总监、总监可接副总等……确保一条职能线或专业模块上都是可以往上承接的。当然,由于各个层级、岗位的人数不是一一对应的,会出现N对N的情况,比如一个组织有3个经理/主管、2个专员/助理,那就看这2个专员/助理能否具备条件承接任意一个经理/主管的岗位。

基于以上纵向的人才备份要求,我们需要就每个岗位进行审视:你下一层级的人能接替你的工作吗?这样就会迫使你思考如何进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那么,纵向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外部或内部招聘的人才标准:在招聘的标准中,除了其他任职条件满足,可加一条“他未来能不能接上一层级的岗位,他是否具备接班人的潜力?”,如果判断是肯定的,那就可以录用,如果不行就建议不录用;

上一层级人员要有”传帮带“意识及相关动作: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只安排下属把事情做了,而是要做好充分的辅导,通过辅导提升下属的思维能力、经验水平;

跨层级也可进行赋能:在工作安排上一般不要跨层级,但是在两件事情上是可以穿越层级的,一是对员工正向行为的称赞表扬;二是对员工的赋能(比如提示一下员工在哪些工作上可以做得更好),这种”降维“、”跨级“的能力辅导往往更有效果,因为能量更大的间接上级可以传递给员工更多的能量;

上一层级不在岗时,下一层级可以暂时代理:比如上一层级人员请假/休假或者由于疫情隔离原因暂时回不了公司,都可以让下一层级的人员暂时代理其工作,让其积累上一层级工作场景的经验,“在水里学习游泳”。

(4)HR长期主义者要推动公司做好人才备份

作为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公司做好管理干部、关键岗位员工的人才备份。这是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和CEO及各部门负责人讨论人才问题时,我通常会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个岗位上的XX,谁能接替他的工作?”通过这个简单的提问,触发管理者进行思考,然后我会进一步和他讨论如何挑选这个岗位可用来备份的人才。在外部招聘时,我也会问:“你觉得这个候选人进来后,他可以做谁的back-up(后备)。”由此,我会和他讨论这个团队应该挑选什么样的人才进来,可以使组织能够更健康且可持续。

当一个组织,能够做到每一个关键岗位都有横向、纵向的人才备份,这个组织一定会是一个人才济济、兵强马壮、欣欣向荣的组织。这种组织的未来一定是可期的。

前面介绍了进行内部人才备份的两种方式:横向备份、纵向备份。下面再介绍一下人才备份的另一种方式——外部人才备份,以及如何与员工沟通人才备份工作。

(5)什么是外部人才备份

外部人才备份,即在外部储备可以接替内部人员的人选。这就是战略性人才储备。这就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外部人才的筛选、评估、记录,并在一定程度上就其进入公司后的定位、职位达成初步共识,进行不同程度的关系维护,以便在公司需要相关人才的时候,能够及时邀请其加入。

这个过程,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容易做到。大多数企业,面试过的人才就如同手中的流沙,不断流失,永不复回。这其实是极大的浪费,招聘面试的产出不仅仅是被录用的人员,还应该思考:那些被录用,但条件优秀,暂时没有合适机会合作的人才,以后是否还有可能合作。这些人才,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就可以派上用场,有的时候,这个时间可能快得让你意想不到。所以,我们需要持续对外部候选人进行面试评估,形成人才库;同时不断激活、复用人才库信息,不断挖掘、发挥其价值。

这是个细水长流的活,但价值巨大。建议企业尽早引入招聘系统,建设人才库,这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事情。 

(6)如何与团队说明“人才备份”

关于做人才备份的事情,是否需要向团队员工说明?我认为是需要的,而且可以光明正大的说。

比如,我会对自己团队的员工这样解释:“从公司的角度,我们必须做好人才的备份,因为要确保公司在人才领域的安全性、可持续性。这是作为管理者,我对公司的责任;包括我自己,都需要寻找能备份的人选。公司追求的目标,是要提升每一个人的可替代性。”

“但是,从你自身、个体的角度,建议你在培养自己的备份人选的同时,也要尽最大努力做到不要完全被备份,你要尽量使自己变得稀缺、不可替代,这样你在组织中才是更有价值的。个体追求的目标,是要降低每一个人的可替代性。个人要力求使自己的市场价值不断得到提升,且在企业内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
以上两者存在一定的微妙博弈关系,但是从长远来说,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公司和员工都希望,公司整体变得更强、员工个体变得更强。无疑,人才备份会提高员工的危机感,让他们不断努力,确保自己不会被替代,同时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上一层级岗位的备份者。

人才备份其实是驱动员工不断学习进步、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的有效手段。人才备份也是不断提升组织能力、人才竞争优势的有效有段。如果能充分用好人才备份,会在组织内形成力争上游、人人争先的氛围,充分激发组织与个体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