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许多河流,其中以恒河最为神圣,它有许多大小支流,把广大的土地造成了肥田沃土,人们很感谢恒河,尊敬恒河,誉之为“圣河”。在印度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恒河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甘露,无声地滋润着流经过的这片沃土,同时又是乳汁,哺育了生生不息的印度子孙,因而印度人又称它为“母亲河”。
恒河有两个较大的源头,即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急流汹涌,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始称恒河。穿过西瓦利山脉后,在古城哈德瓦附近进入平原,与其著名支流朱穆拿河结伴并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时聚会一堂,地势再降至120米。由于恒河到此已沙多水浊,而朱穆拿河水深且清,结果褐色的恒河水与青色的朱穆拿河水形成十分明显的水线,以后逐渐交融混合。恒河接着气势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圣地瓦拉纳西,又集纳了许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达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宽阔,水流浩荡地奔向下游。
进入孟加拉国后,恒河被称为帕德玛(意为荷花)河,分成数条支流,并汇合于布拉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就在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它的面积达5698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这里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重要种植区。布拉马普特拉河长约2900公里,水量充沛,河道亦极其稳定,上游即雅鲁藏布江。恒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红树林和沼泽地,称“松达班”,梵文意为“芳林”。
从长度来看,恒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她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世界名川。她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尤其是恒河中上游,是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恒河,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众而下凡人间。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乡就在对门山上缥缈的冰雪王国,这与恒河之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应,愈加带有神话色彩。加姆尔在印度语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视为神灵的,恒河水是从神灵——牛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无比了。
而根据宗教传说,恒河之为“圣水河”乃是因恒河之水来源于“神山圣湖”。恒河的上游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冈底斯山的东南坡有一个大而幽静的淡水湖,叫玛法木错湖,湖水来源于高山融化的冰雪,所以湖水清澈见底,平如明镜。
相传,这里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湿婆修行的地方,印度教徒尊它为“神山”。湿婆的妻子乌玛女神是喜马拉雅山的女儿,玛法木错湖是湿婆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徒尊它为“圣湖”,由于恒河水是从“神山圣湖”而来,所以整个恒河都是“圣水”。千百年来,虔诚的印度教徒长途跋涉,甚至赤足翻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境内的“神山圣湖”来朝圣,到湖中洗澡,以祛病消灾,益寿延年;到神山朝拜,以得到湿婆大神的启示。
河岸附近的街头巷尾,到处都竖立着大小不一象征湿婆的石柱,湿婆神的表象为“林加”,即男性生殖器,这些石柱就象征着男性生殖器,人们对它非常崇拜,给它们洒香水,上供品,戴花环。
图8-7男性生殖器林加
而另一个传说则说印度历史上某国王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来世,请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是,女神之水来势汹汹,大地难以承受,湿婆大神就站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游,让水从他的头发上缓缓流下,从而减弱了水势,既可以洗刷掉国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于人类。由此,印度教徒认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赎罪之源”。
恒河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恒河之水可以涤罪攘祸,因而去恒河之中来个大洗浴是印度教徒最向往和痛快不过的事情。整个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总是有印度教徒在洗浴。但平素里最壮观的还要数瓦拉纳西的恒河晨浴,前往此地朝圣、观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奔此而来。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晨光熹微,成群成群的男女老少已经在瓦拉纳西的大街小巷中涌动,他们中有当地居民,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印度教徒,也有为了一饱眼福的异乡游人,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地——恒河之岸。
恒河沿岸有许多城市因恒河而变得异常神圣,而这些圣城所处的恒河流段则成为圣中之圣。阿拉哈巴德是印度一个最古老、最神圣的城市,意思是“真主的宅邸”,地处恒河、朱穆拿河和萨拉斯瓦提河三河汇流之处,古名“三河口”。多少年来,年年都有成千上万印度教徒来这里沐浴洗罪,也有来到这里站在无花果树下,投河自杀的。特别是每隔12年一次的“施礼节”,有数十万乃至成百上千万的教徒,来自四面八方,云集这里,浩浩荡荡,在特定的时辰沐浴,以求圣洁长寿。
1995年1月14日,时隔12年为期40天的施礼节,在阿拉哈巴德隆重拉开帷幕。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纷纷走下印度北部阿拉哈巴德市缓缓流淌的恒河的堤岸,乘坐租借的船只驶往阿拉哈巴德“三河口”。上千名理发师沿着河岸忙碌地为虔诚的男教徒和儿童理发,理发后便是宗教仪式和祈祷,然后就是神圣的沐浴。每天,成群的人们冒着隆冬的寒冷和浓雾,跳入水中洗浴。有些人穿着衣服浸浴,有些人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头发凌乱,全身涂着草木灰或肥皂,在水中瑟瑟发抖。许多人手里还拿着长矛、刀剑、三叉戟等。最为理想的沐浴日是1月30日,当日有200万人聚集在恒河岸边。整个节日期间,约有4500万印度教徒在恒河里浸浴,印度北方邦新闻局副局长指着虔诚的朝拜者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聚会”。
坐落在恒河两岸的瓦拉纳西又名贝拿勒斯,在印度有“圣城中的圣城”之称。该城古名迦尸,意思是“神光照耀之地”,传说是湿婆神于6000年前所建。这里不仅有大量印度教古老寺庙,而且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鹿野苑就在附近,耆那教两个教长也诞生在这里,历史上许多宗教领袖都把这里作为他们修行和传教的基地。因此,对印度教徒、佛教徒和耆那教徒来说,这里都是个极其神圣的地方,他们认为一生能来这里一趟,算是莫大的幸福。
瓦拉纳西是恒河之岸最大的圣城,河岸之景蔚为壮观。清清的恒河水在无声地流过,河岸边则是错落不齐、风格各异的神庙,一座紧挨一座,形成陡立的峭壁。瓦拉纳西恒河之岸长达6.7公里,共有64个码头,当地人称其为“卡德”。这些卡德据说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捐建的,捐建越多,积善也就越多。最让人神往的是几十个卢比租上一叶扁舟,向恒河中央飘去。卖货的小贩更明白,这是赚钱的大好良机,他们划着小船尾随大大小小的游船,向游人兜售各种货物,有树叶做成的河灯,有念珠、香木以及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游人们在小贩的吆喝声中,把一盏盏河灯放入河中,恒河变成了暗蓝的银河,闪现出数不清的点点繁星。
更为美妙的景色是拂晓时分。东方欲白,淡淡的晨雾慢慢地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岸边陡立的建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河面泛起一片金光。再看岸边的河水中,洗浴的男女老少进入了忘我之境。有的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忙碌,尽情搓洗;有的双手合十,面向太阳默祷,安详的脸上金色溢彩,灵魂的净化表露无遗;有的则不停地屏息潜入水中,唯恐这圣水不能把自己的罪孽洗涤一清;身披绛黄色的印度教祭司以及光着上身的虔诚信徒在岸边的石板上闭目打坐;打着哆嗦的孩子们在父母的水罐之下接受泼头冲洗;穿着纱丽的妇女们洗浴完毕,竟然在这人海如潮中能够换上干衣,而不让自己的身体暴露丝毫。
各个卡德大都是人山人海,但有两个卡德则是青烟袅袅,火光闪闪,这是印度教徒的焚尸场。印度教徒认为,这里是全国最神圣的火葬场,因为他们相信:湿婆神常在这里巡视。凡是在这里火化的人,可以免除轮回之苦,径直升入梵界,与梵合一。印度教义认为,人在实现梵人合一之前,要经历许多磨难。今世为人,下世可能为畜,要视修行而定。只有功德圆满者才能升入梵界,不再转世。为了能直接进入梵界,家属们千里迢迢把亲人的遗体运到这里,有的病人干脆在河边等死,以求最后的解脱。据说,梵尸场平均24小时要焚化上百具尸体。死者家属先把尸体抬到河边浸浴,然后装殓好直接抬到焚尸场焚化。焚化过程中,家属不断向火中抛撒花瓣和香料,有钱人家还带来名贵的檀香木置于熊熊的柴火之中,花费多者可达十几万卢比。恒河沿岸的人死前也不忘嘱其后人把骨灰撒入恒河水中,恒河是他们至上的最后归宿。在焚尸码头的不远处上岸,来到梵尸场就会看到堆堆劈砍整齐的木柴,还有专卖香、鲜花、檀香木的商店。从这个意义上说,焚化业务完全是一种创造商机的营生了。
令人惊奇的是,尽管被穆斯林征服了500年,英国又统治了200年,但瓦拉纳西仍然具有强烈的印度教色彩。这里的庙宇多得惊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印度教寺庙,湿婆神庙尤多。大大小小的庙宇星罗棋布,多达1500多座,可谓是印度庙宇之集锦。有的庙宇高大雄伟,金碧辉煌;有的则小巧玲珑,精美无比;有的是威严森森几百年,丝毫不变;有的则已成废墟,破败不堪。外来香客来到这里,单就去一些主要的庙宇朝拜一番,起码也得花一个星期。有的香客为表虔诚,往往还要步行绕城一周,这样至少也要走五天五夜才能完成。虔诚的印度教徒认为,人生有四乐:一为居住在瓦拉纳西;二是与圣人结交;三是能饮上恒河水;四是要敬奉湿婆神。
悠久的历史令瓦拉纳西人引以为豪,但随之产生的沉重包袱也让他们觉得些喘不过气来。走在瓦拉纳西河的核心地区,任何人都会感到这里实在太挤了。街巷纵横,零乱无序,两旁乱七八糟地排列着店铺和住宅,简直就是一个个迷魂阵。如果说老北京的胡同窄,这里的小巷也一点不宽,而且还有一种肃杀之气。尤其是异国游客,人生地不熟,走在看不到尽头、只勉强走得开一个人的深巷中,头顶上方闪现着各种庙宇或是住宅的屋檐,不禁会毛发直立、脚下生风。
瓦拉纳西最著名的庙宇当数“金庙”。它坐落在瓦拉纳西最拥挤的地带。岁月流逝,人口增长,似乎对这个至圣的金庙也不开恩,把它挤在一个狭窄的区域。这座金庙是印度教的圣殿,正殿中间供奉的是湿婆神的象征——林加,非印度教徒不得入内。大凡来此的游客只能从邻近的高处或是大门口窥视一眼院中的森严与神秘。
杜尔伽庙则是另一座闻名的庙宇,这是一座典型的北印度式印度教建筑,从第五层起,尖塔层层垒上,直到最高峰,象征地、火、风、水和空,最终融入最高境界——梵。庙中供奉的杜尔伽女神是湿婆妻子的化身,形象狰狞可怕,十手各持利器,恐怖吓人。这座庙被刷成赭红色,地处一个方场之内,高墙四围,肃穆之气逼人。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猴子,因而也有“猴庙”之称。奥朗则布大清真寺也颇为壮观,两座八角石塔巍然立于恒河岸边,该寺至今已三四百年,但仍然是原汁原味,据说连一块石头都没有松动。
图8-8 恒河沐浴
恒河不愧为圣河,恒河水不愧为圣水。恒河水奔腾不息,河岸上人山人海,河水中摩肩接踵,焚尸场烈火熊熊,烟气腾空。水牛在水中游泳,信徒们在水中洗澡,同时还抛掷鲜花、骨灰和燃烧着的油灯等。另外,人们在河岸随地大小便,臭气冲天,令人窒息,一旦下雨或河水暴涨,这些污物被冲进河里。然而,恒河水依然圣洁干净,根据科学家研究,恒河水自我净化能力很强,能够将杂物聚结,沉入河底,有排毒除害作用。因此,印度当地人饮用恒河水,外地人也乘机带走恒河水,因为它在印度人心目中永远是圣水。
笔者曾乘坐小船在瓦拉纳西恒河中徜徉,观看善男信女们在圣水中沐浴献祭,领略圣河沐浴献祭的壮观和普加朝拜仪式的庄严神圣,同时也领教了所有旅游胜地司空见惯的讹诈。我坐在小船上边看边拍照,小船靠近一处卡德时,正好有一家人在焚烧尸体。这时,过来一艘小船,一个身着警服的人上到我的小船,说焚烧尸体的地方严禁拍照,罚款5000卢比。我说,这里没有任何提示说不能拍照,凭什么你说罚款就罚款,此外请你出示警察证,任何人都可以买一身假警服冒充警察。他当然没有出示警察证,因为他就是个冒牌货。我说,我身上只有100卢比,钱包在不远处的酒店,你可以跟我去酒店拿5000卢比。他说,100卢比就100卢比吧。我的船夫从头至尾没有和我说话,我问他话,他也没有回应,而且一直不敢正视我。估计他和那个假警察是一伙的,专门讹诈外国游客的。没曾想,在虔诚的印度教圣河也有这等丧心病狂的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