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原动力来自于组织成员贡献的意愿和能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文化就像磁场,影响到组织中的一切,把组织中的一切都排列起来。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摆脱文化场的影响。这种文化场包括相互信任的气氛,自由讲话的场所,友爱和支持的工作环境等。如果你改变了文化场,也就改变了其中的所有人、事。正因为如此,致力于改变工作文化是一家企业能够采取的最有效的行动之一。同时,组织文化又是坚固而顽固的,是难以改变的。如图6-37所示。
图6-37 企业文化的磁场效应
文化可以简明地理解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提倡或拥有的共同的价值体系,是通过企业长期经营与培育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其他企业的,能反映本企业特有经营管理风格的、被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和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与群体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由核心价值观拓展开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命运最终起决定作用,是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是让竞争对手找不到攻击目标的实力,是企业生产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但凡价值主张,都在背后隐含特定的假设系统(观念、信念、感觉、心理态度),对未来、对用人标准、对价值、对利益等做出假设。比如号召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做雷锋、焦裕禄呢?这是因为这个号召的背后隐含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雷锋、焦裕禄是吃亏的,所以大多数人做不到。华为提出“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但决不让雷锋、焦裕禄吃亏”,从吃亏到不吃亏,假设系统变了,于是人的思维方式变了,行为方式也变了。如图6-38所示。
图6-38 企业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
企业文化解决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问题。德鲁克说:“企业的成长最终以价值观为边界。”时刻面临技术、市场与竞争三种力量的挑战与折磨,大多数企业的命运是短促的,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在积极探索和培育由快速成长走向可持续成功的文化基因、模块和链条。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书中认为,企业文化在未来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战略与文化的关系。战略的实现依赖关键任务的有效执行,完整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需“软”“硬”兼施。而创造好的文化环境和组织氛围可以激励员工完成关键任务,激发人们创造出出色成绩。同时,在灰色地带(制度和绩效未明确的地方)和艰难时刻成为软性的驱动力。如图6-39、表6-11所示。
图6-39 战略管理体系的软硬兼施
表6-11 重视与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业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