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都市生活空间

商店是干什么的?当然是卖商品的。

便利店的场景逻辑是:它是新的生活空间。

日本的便利店,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绑定了,比如代缴水电费。

中国一线城市的便利店,主要流量来源是单身白领,是他们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早晚餐,有的城市习惯在外吃,比如武汉人。有的城市习惯在家吃,比如多数北方城市。有的人习惯在家里吃,比如已婚者。有的人在外吃,比如城市单身阶层。

城市化改造后,吃早晚餐越来越不方便了,便利店的出现恰巧就满足了这种需求。

便利店的标配,要提供早晚餐、餐桌。因为早晚餐是刚需、高频消费,所以,这是便利店的主要流量来源,也是主要利润来源。

无人售货:新场景

同样是自动售货机,在中国和日本的场景不同。

日本是自动售货机王国,自动售货机主要位于人员偏远的地方。因为人流量少,有人售货不经济。

中国自动售货机主要位于人流量超大的地方,比如机场、高铁站、学校。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无人售货机还是公共空间的销售场景。

2017年中国掀起的无人售货,超过了传统公共空间,进入传统上讲相对封闭的空间,比如办公室,这是一个新场景。

场景细分与客情细分

有些场景一直存在,只不过是否从商业上发现它。

有些场景是全新的场景,原来没有,现在有了。

为什么场景原来不受重视,现在突然重视了?

场景是细分市场,在大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细分的需求不旺盛。

当传统需求空间被挤满,传统细分市场饱和,一定会出现新的细分逻辑。

传统的细分逻辑是客情细分,它与场景细分的差别是:

客情细分:研究特定人群的所有需求。

场景细分:研究所有人群的特定需求。

客情细分假设:人在不同的时间、场景有相似的需求。

场景细分假设:不同的人群在相同的场景有相似的需求。

无论何种细分,都是寻找相似性。只要相似形成足够大的规律,就有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