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简便实用的管理指标定义法,Q是品质,C是成本,D是交付,S是安全,M是士气。只要用心推敲各个部门的QCDSM,你就可以找到适当的管理指标。可见,我们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QCDSM,不能仅仅局限在产品或服务的层面上。
这是对QCDSM认识的一次突破,有了这个突破,问题就变得简单了,管理者再也不能简单地认为,Q(品质)只是品质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情。其实任何一个部门都有关于品质的概念,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品质部门的工作品质表现为客户的投诉件数,制造部门的工作品质表现为终检批量合格率,而采购部门的工作品质表现为来料批量合格率。
下面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部门管理指标。
表5-8是品质部门(含最终检查部门)的管理指标。
表5-8 品质部门管理指标
管理指标 | 定义和数据来源 | 目标 | |
Q | 客户投诉件数 | 市场反馈数据统计 | ↓ |
C | 客户索赔金额 | 统计数字 | ↓ |
检查成本 | 检查人数/生产人数×100% | ↓ | |
D | 检查周期 | 为检查所占用或预留的时间 | ↓ |
S | 品质事故次数 | 统计数字 | ↓ |
人均提案件数 | 当月改善提案件数/部门人数 | ↑ |
以上只是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指标,企业不同,所设定的管理指标也不同,管理指标的制订与企业关注的内容密切相关。比如,有些企业检查道具损耗严重,就可以定立一项“检查道具损耗金额”的指标。再如,有些企业需要经常按批量送外检查,为此支付的费用是企业关注的内容,因此企业就可以定立“送检费用”指标。